大家好!又到小漓說娛樂的時間啦!4月20日已經結束,但鹿晗的生日風波還沒有完結,雖然零點的時候已經有陳赫、王勉和鄧超三位明星準時出現在生日祝福名單中,但并沒有抵去別的故事。
特別是作為這場看似溫馨的慶生局中的主角鹿晗,社交平臺因為被限流的緣故,居然都沒有出現生日熱搜,而且之前一直被傳分手的情侶關曉彤也是直接選擇了沉默,不少網友都在說,這就是一場“被消失”的生日。
想當初,鹿晗可是歸國四子的頂流,但現在不少網友都在問,是不是算法時代的流量棄子呢。雖然“棄子”這個詞用得有些過分,但之前有網友統計過一組監測數據,鹿晗近三年微博自然流量占比從68%暴跌至23%,即便商業合作帖也難在十分鐘內破百萬互動。
還記得當初出現在《奔跑吧》節目中,錄制期間的單條微博就突破千萬互動量,這個對比過分明顯。而去年的分手傳聞之后,關曉彤這次在生日會中選擇了沉默,就讓人難掩猜測,不少所謂的專家說這叫做“去情感化”。
不過鹿晗的商業價值還是很可觀的,他主理的潮牌UNIQ-L獲LVMH集團投資,游戲《王者榮耀》主題曲播放量破億,這都是妥妥的成績單。但同時也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那就是鹿晗在影視作品《穿越火線》后無現象級爆款,綜藝表現被新生代擠壓,音樂作品陷入“叫好不叫座”怪圈。
今年“鹿晗生日”的詞條閱讀量只有4000多萬,這個數字倒也不算難看,但著實不算是頂流應該有的配置。這場生日風波給予行業的啟示遠超娛樂八卦,當流量分配機制從“粉絲供養”轉向“算法分配”,到底應該從哪兒找到落腳點。
鹿晗的“消失”生日,恰是整個初代頂流群體在新時代尋找定位的集體縮影,公眾記憶的保鮮期,正被壓縮成微博熱搜榜48小時的短暫狂歡。鹿晗的故事,終將成為互聯網時代藝人生態變遷的經典案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