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市場監管部門著手開展整治居民水電氣計量不準確、收費不規范問題相關工作,其中不少地方公開征集線索。
稍早前,4月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市場監管領域2025年深化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部署會。會議指出,2025年要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強調集中推進“居民水電氣計量不準確、收費不規范問題整治”等具體實事。
近年來,全國多地出現因水電氣計量問題而引發輿論爭議的事件。
今年2月,重慶市市場監管局一份通報上了熱搜。通報稱,2025年1月以來,有市民陸續反映重慶燃氣集團燃氣收費異常。經查,該企業存在抄表周期混亂、違規估抄、錯抄、抄表力量配備不足等問題,市場監管部門責令重慶燃氣集團立即整改,擬處罰金共計81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重慶燃氣集團就曾因多計多收費用遭到查處并被責令整改。
水電氣費直接關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涉及面廣,任何收費問題都會引起公眾高度關注,也會受到監管部門的重視。因此,類似事件在曝光之后,幾乎毫無例外都得到了及時處理,有關責任人員也被追責。但從網絡輿論的反應來看,公眾的疑慮似乎并未完全消除。
公眾還在擔心什么?
時至今日,智能水表、電表、燃氣表已廣泛普及,但屢屢曝出的“新表比舊表跑得快”讓用戶擔心,智能表可能存在校準偏差,甚至企業可通過遠程調控“暗改”數據。
水電氣收費涉及復雜的階梯計價、峰谷分時計價等規則,但許多居民并不完全了解具體計算方式,導致對賬單存疑。于是,即使相關事件得到了善后處理,公眾也還存有一個疑惑:披露出來的是否只是偶發個案?
說到底,這就是一個信任不足的問題。
由于水電氣行業具有自然壟斷屬性,消費者無法自由選擇供應商,因此,在企業與消費者之間建立信任至關重要。
要建立信任,就不能不直面公眾的疑慮與不安。現在,多地市場監管部門著手開展整治居民水電氣計量不準確、收費不規范問題相關工作,并公開征集線索,意義正在于此。這一舉措相當于對全行業來一次全面“體檢”,不僅回應了民生關切,更傳遞出政府強化公共事業監管、維護市場公平的決心。
推進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幾點,以確保整治取得扎實成效。
首先要確保線索征集渠道暢通有效。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應通過線上線下等多途徑收集問題線索,尤其要關注老年群體等不熟悉數字反饋渠道的居民,并對舉報者信息嚴格保密。
其次,建立爭議快速響應機制,針對“表跑得快”等投訴,需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專業校準,避免僅憑企業自檢結果下定論。
最后,對查實的違規收費行為,要依法依規進行處罰,并公開典型案例,形成震懾。
而從長遠來看,通過整治,既要強力促使企業完善內部管理,如規范抄表流程、加強員工培訓,防止“估抄”“漏抄”等問題,更要推動行業標準與政策透明化。
一方面,公開水電氣計價規則、階梯收費標準等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糾紛;另一方面,探索建立計量數據共享平臺,讓居民可實時查詢用量明細,增強消費透明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