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河北干流托克托至龍口峽谷的雄偉河段,一座橫跨晉蒙兩省的大型水利樞紐巍然屹立,它就是被譽為“黃河明珠”的萬家寨水利樞紐。作為黃河中游梯級開發的首個工程,以及山西省“引黃入晉”的源頭工程,萬家寨水利樞紐不僅是國家“九五”重點工程,更是華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的戰略支點。
20世紀90年代,晉蒙地區水資源匱乏問題日益嚴峻。山西人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1/6,太原、大同等城市因地下水超采引發地面沉降;內蒙古準格爾旗等煤田開發亦受水制約。同時,華北電網缺乏調峰水電,急需優化能源結構。
1992年,《萬家寨水利樞紐及引黃工程設計任務書》通過評估,國家批準立項。工程建設采用現代企業制度,組建股份公司,解決了投資與管理難題,確保了工程順利推進。
萬家寨水利樞紐于1993年立項,1994年底主體工程開工,歷經五年建設,1998年10月1日下閘蓄水,同年11月28日首臺機組并網發電,2000年全面竣工。工程總投資60.58億元,由水利部、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共同出資興建,開創了中國首個中央與地方合作建設大型水電工程的先河。
樞紐主體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05米,壩頂長443米,總庫容8.96億立方米,調節庫容4.45億立方米。水電站裝機6臺,總容量108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27.5億千瓦時。工程還包含泄洪排沙建筑物、引黃取水口等設施,兼具供水、發電、防洪、防凌等綜合效益。
樞紐每年向山西和內蒙古供水14億立方米,其中山西12億立方米,內蒙古2億立方米。這一水量相當于太原市兩年的用水量,有效緩解了晉蒙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支撐了山西能源基地和內蒙古煤田的發展需求。
水電站年發電量27.5億千瓦時,為華北電網提供調峰電力,優化了以火電為主的能源結構。其調峰能力減少了火電機組的頻繁啟停,提高了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經濟性。
水庫可抵御百年一遇洪水,庫容調節有效削減洪峰,減輕下游防洪壓力。在凌汛期,樞紐通過攔蓄冰凌,減少下游河道冰塞風險,保護沿岸居民和設施安全。
樞紐建設注重水土保持,庫區周邊植樹造林8萬平方米,綠化荒山禿嶺。水庫運行采用“蓄清排渾”調度,減少泥沙淤積,下游老牛灣水質清澈見底。此外,樞紐還為永定河生態補水,助力京津冀地區生態修復。
庫區淹沒涉及3縣70村,移民3698人。工程通過妥善安置,移民滿意度超90%,并重建了學校、醫院等專項設施,保障了移民生產生活。
萬家寨水利樞紐的建設,不僅緩解了晉蒙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還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其成功實踐表明,中央與地方合作、多省協同治水,能夠有效破解資源約束,實現共贏發展。
如今,萬家寨水利樞紐已穩定運行二十余年,持續為晉蒙兩地輸送“生命之源”,優化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發展的推進,這座黃河上的戰略明珠,必將煥發更加璀璨的光芒,潤澤華北大地,造福千秋萬代。
———— / END / ————
往期速遞
聲明:素材取材于網絡,如有錯誤,不吝斧正。
歡迎關注我們并 星標? !喜歡,請點個推薦?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