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宋琴芳,今年43歲,初中學歷,婚姻狀況已婚,有一個15歲的女兒。
我們一家住在一個小縣城的老居民區,房子是婆婆年輕時在單位分的,雖然有些老舊,但好歹不需要還房貸。
我在一家小服裝廠上班,工作雖然不輕松,但勝在時間還算固定,晚上五點半就能下班。
我丈夫叫趙建國,比我大三歲,是個典型的“遠庖廚”男人,平常在一個五金店做銷售,工作時間不固定,回家晚也常有的事。
我們結婚十六年,感情說不上多深厚,更多的是習慣和責任。
他不愛說話,家務事基本不插手,做飯更是一次也沒主動過。
我婆婆王春梅今年68歲,早年在鎮上的供銷社工作,退休金還算體面。
她身體一向不錯,能走能動,但在兒子和外人面前,總說腰不好、腳疼,動不動就“唉喲”一聲,就像個瓷娃娃,叫人不敢讓她多動一分。
可一旦她和鄰居老太太們出門跳廣場舞,哪哪都靈活得很。
平常家里做飯、洗衣、拖地都是我一個人包攬,婆婆偶爾洗個碗都要嘮叨一通:“我這老胳膊老腿的,你們年輕人不多做做,還指望我?”
我丈夫聽見了最多也只是“媽別說了”一句,轉頭繼續刷手機。
這種日子,一過就是十多年。直到前不久,我終于忍無可忍,連續七天點了外賣,家里頓時天翻地覆。
02
事情得從一個周五晚上說起。
那天我加班到七點多,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一進門,就聞到一股酸餿的味道。
廚房空空的,飯沒做,菜也沒洗。
我深吸一口氣,問婆婆:“媽,今天怎么沒做飯啊?”她斜坐在沙發上,嘴一撇:“哎喲,我這腰今天又犯了,腿也酸得不行,實在沒力氣。”
我再看丈夫,他正抱著手機刷短視頻,一臉事不關己。我咬著牙說:“那你怎么不做?”他頭也不抬:“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不會做。”
我冷笑了一聲,沒再說話,轉身就出門買了三份外賣回來,一份麻辣燙,一份炒飯,還有一份牛肉面,熱氣騰騰地擺上了桌。
從那天起,我連續七天沒再踏進廚房半步,早晚飯一律外賣解決。
第一天 ,婆婆皺著眉頭說:“你這外賣多不健康啊,吃了拉肚子怎么辦?”我笑著說:“媽,您不是腰疼嗎,正好不用做飯了。”
第二天 ,丈夫回家晚了點,看到桌上的外賣,臉色有點不高興:“你天天點外賣,家里錢不要了?”我說:“你不是不會做飯嗎?那我只能點外賣,不然全家餓著?”
第三天 ,婆婆坐在沙發上看我拆外賣袋子,突然說:“我今天好像腰沒那么疼,可以切點菜……”我抬頭看她:“媽,您休息吧,外賣我都點好了。”
第四天 ,丈夫下班回來,看到外賣盒子堆在垃圾桶里,終于忍不住說:“家里像個飯館后廚一樣,能不能收拾一下?”我點點頭:“等我吃完飯再收拾。”
那天晚上,他竟然破天荒地問了我一句:“明天想吃啥?我試著做一頓吧。”我愣了一下,說:“你確定你會?”
他臉有點紅:“不是沒試過嘛,網上有視頻。”
第五天早上 ,我剛起床,廚房那邊就傳來叮叮當當的聲音。我走過去一看,老公正笨拙地切土豆絲,旁邊鍋里已經下了油,他回頭看我,有點局促地說:“我先試試炒個土豆絲和雞蛋湯。”
我沒說話,只是點了點頭。
那天的早餐雖然略顯油膩,但我吃得很滿足。女兒也笑著說:“爸炒的還行,比食堂強。”
第六天 ,婆婆居然主動下廚了。
她一邊洗菜一邊說:“你爸以前最愛我做的紅燒排骨,我這幾年手生了,試試看還能不能做出來。”
我在客廳,一邊縫衣服一邊聽著廚房的動靜,心里百感交集。
第七天 ,家里終于恢復了“煙火氣”,但這次不是我一個人的煙火。
丈夫早上炒了青椒雞蛋,婆婆做了小米粥和蒸蛋,女兒還主動洗了碗。吃飯時,婆婆一邊夾菜一邊說:“我這幾天腰也不疼了,腳也有勁兒了,可能是天氣回暖的原因。”
我看著她,笑著沒說話。
其實我知道, 不是天氣變了,是我們家的人心變了 。
這些年,我總是一味忍耐、包容,覺得女人就該多做點,男人不做是天性,老人不幫是該理解。可人一旦慣了,別人就真覺得你該天經地義地承擔一切。
而當我開始拒絕承擔,家庭的天平才慢慢向平衡靠攏。
有天晚上,我和丈夫坐在陽臺,他難得主動提起這幾天的事:“你是不是早就不想做飯了?”
我點頭:“不是不想,是太累了。上班回來還得做飯洗衣伺候一家人,說不累是假的。”
他沉默了一會兒,說:“以后我盡量學著做吧,你也不能一直這么操勞。”
我看著他,半是欣慰半是無奈:“你現在說的這些,我等了十六年才聽見。”
他低頭點了根煙,沒再說話。
03
現在,我們家的飯桌上不再只是我一個人的手藝,廚房也不再只有我的身影。婆婆偶爾會炒一兩個拿手菜,丈夫隔三差五也能炒個青菜燒個湯,女兒學著洗菜擇菜,雖然有時弄得一團糟,但那種熱鬧,是我曾經最渴望的。
我知道,這樣的改變不一定能持續一輩子,日子也不會因此變得完美,但至少年輕的我終于學會了 不再委屈自己去成全所有人 。
女人不是天生的家庭保姆,也不該被壓在鍋碗瓢盆中耗盡熱情。一個家的溫暖,靠的永遠不只是一個人死撐,而是每個人的理解與分擔。
至于以后怎么辦,我也不急著想。日子一天天過,誰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呢?
但我知道,只要我愿意改變,世界也會跟著動一點。
就像那連點七天的外賣,不僅換來了熱飯熱菜,更換來了一個久違的“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