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全世界都在等著中美開戰?現在全球的目光都聚焦于中美博弈的每一個動向。從南海到臺海,從貿易戰到科技封鎖,這場較量早已超越雙邊關系,成為牽動世界格局的“風暴眼”。
先說美國,這老哥早就手癢了,2016年和2022年兩次來南海想動手,結果愣是被咱們的架勢給鎮住了。要說最盼著開戰的,當屬隔壁的俄羅斯,眼瞅著北約東擴到家門口,巴不得中美干起來好喘口氣。日本2025年軍費突破7萬億日元,計劃在琉球部署高超音速導彈;韓國加速研制核潛艇,借口“朝核威脅”突破《不擴散條約》。
中美對抗的討論,繞不開一個歷史概念——“修昔底德陷阱”。這個詞源于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對雅典和斯巴達戰爭的總結:“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必然回應這種威脅,戰爭變得不可避免。”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在2017年出版的《注定一戰》中統計,過去500年里,16次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對抗的案例中,有12次以戰爭收場。
這種歷史規律像一把懸在人類頭頂的劍。2000年中國的GDP總量為 1.2萬億美元,位列全球第六,落后于美、日、德、英、法,而美國同年GDP為中國的 8.5倍,達到約 10.2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總量的25.68%。但2024年中國的GDP總量已經達到 18.94萬億美元;同年美國GDP為 29.1萬億,雖然中國GDP只有美國的 65%左右,但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早已超過美國。另外中國的軍事、科技、外交影響力也同步躍升。美國則通過“印太戰略”、芯片禁令、軍事基地擴建(比如在菲律賓新增4個軍事基地)來鞏固地位。這種“你追我趕”的態勢,讓許多人聯想到了歷史的輪回。
但歷史真的會簡單重復嗎?經濟學家約瑟夫·奈指出,全球化時代的大國關系早已不是“零和博弈”。中美貿易額在2024年達到創紀錄的6882.8億美元,平均每天19億美元商品跨越太平洋。蘋果公司30%的營收依賴中國市場,波音公司1/4的客機賣給中國航空公司。這種“你中有我”的利益捆綁,讓全面沖突的成本高到難以想象。
雖然全面戰爭可能性極低,但“灰色地帶”的對抗早已白熱化。舉幾個例子:美國聯合日本、荷蘭限制對華半導體設備出口,導致中國進口光刻機數量在2023年上半年驟降50%;而中國稀土加工技術掌控全球90%的市場,反制手段同樣存在。2022年中美互相審計中概股,一度讓272家中國企業面臨美股退市風險;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交易額卻在2023年突破100萬億元,挑戰美元霸權。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在2023年發布18份涉華報告,其中14份渲染“中國威脅”;而中國國際電視臺的海外用戶突破3億,打破西方媒體壟斷。
更值得警惕的是“代理人沖突”。在南海,美軍2023年聯合菲律賓進行42次軍演,創歷史新高;在臺海,解放軍戰機2023年繞臺飛行超2000架次。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模擬顯示,若臺海爆發沖突,全球經濟將立即損失2萬億美元——相當于抹掉一個法國的GDP。
與其說各國在“等”戰爭,不如說在“賭”兩個結局:
賭美國贏:日本將國防預算翻倍至GDP的2%,印度趁機承接從中國轉移的蘋果產業鏈,越南2023年吸引外資增長38%,都想在“去中國化”中分一杯羹。
賭中國贏:沙特用人民幣結算石油,東盟連續3年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就連德國總理朔爾茨也帶著12家跨國企業CEO訪華,寶馬集團宣布在華追加100億歐元投資。
但更多國家在“兩頭下注”。澳大利亞一邊加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一邊對華鐵礦石出口額在2023年突破1000億美元;韓國三星在華芯片工廠雇傭超3萬人,同時配合美國制裁擴建越南基地。這種搖擺恰恰說明:沒有國家真正希望大國開戰,因為代價無人能承受。
回望歷史,人類并非沒有打破“修昔底德陷阱”的先例。19世紀末,美國經濟超越英國時,兩國通過1895年的委內瑞拉債務危機談判和1941年的《大西洋憲章》避免了戰爭。
如果中美能實現深度合作,全球經濟將迎來根本性變革。兩國經濟總量占全球四成以上,合作帶來的關稅降低和技術互通可直接推動全球經濟增長提速0.5-1個百分點。以半導體領域為例,美國的設計能力與中國的制造規模結合,能顯著緩解全球芯片短缺問題,縮短30%的供應周期。普通民眾也將受益:美國取消對華關稅后,其國內通脹壓力預計下降1.3%,而中國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將穩定國內糧食價格。
科技合作可能改寫人類技術進程。清潔能源領域若聯合研發核聚變技術,全球碳中和目標或提前10年實現;生物醫藥方面,癌癥疫苗研發周期有望從10年壓縮至5年。但合作面臨多重現實阻礙。美國對華技術封鎖政策與中國自主創新戰略存在本質沖突,芯片出口管制等措施短期內難以解除。美國國內政治環境對華強硬已成兩黨共識,任何政策讓步都可能被政治對手攻擊為“示弱”。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曾說:“21世紀最大的悲劇,將是中美把資源浪費在對抗而非合作上。”2023年,全球軍費開支達到2.24萬億美元的歷史峰值,但應對氣候變化所需資金缺口高達4.35萬億美元。與其糾結“會不會打”,不如思考“如何不打”——畢竟,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兩個大國,但地球太小,經不起一場戰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