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CD指南 2025年04月10日 上海
劉華英 律師
國楓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二級律師,上海律協刑訴法與刑事辯護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新滬商聯合會副會長,金華市第七、八屆政協委員
業務領域:
刑事辯護 | 刑事控告 | 企業合規
劉華英律師,于1998年執業,深耕項目合規管理、刑事辯護、刑事控告與刑事風險管理、企業合規、數據合規等法律服務領域,具有豐富的司法實踐經驗。
劉華英律師在刑事業務領域深耕多年,承辦刑事案件數百件,多個案件被官方確認為典型案例,其中承辦的劉某某涉“新型平板走步機”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二十三批指導性案例。
在合規領域,劉華英律師帶領團隊以各類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為服務對象,結合產業類型和產業特征,為企業經營主體提供“合規風險整改+合規體系建設”“專項合規到全流程合規”的綜合解決方案,協助企業增強風險防范能力,助力企業良性發展。
GRCD:您曾成功辦理多起重大刑事案件,例如劉某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和吳某某涉嫌貪污案,這些案件被列為最高法和最高檢的指導性案例。這些案件的成功辦理對您的執業理念和方法論有何啟示?
劉華英律師:我認為,律師應當打破傳統“事后辯護”的對抗性思維,轉而接受“事前預防”的合規理念。
當前法律環境和監管要求不斷提升,單靠事后應對已難以滿足企業應對刑事風險的需要。傳統的訴訟律師往往側重于個案爭議,通過證據和法律解釋爭取有利判決,而這種模式在面對制度、技術及監管層面的復雜挑戰時,容易陷入被動局面。舉個例子,前面提到我曾代理劉某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一案,案件的焦點其實圍繞產品質量標準的適用問題。通過推動企業實施合規整改,我們不僅達到了不起訴的效果,還促成了走步機產品新國家標準的制定,為整個行業樹立了標桿。這個案例后來被納入最高人民檢察院年度十大案例及指導性案例,也充分證明了事前預防的重要性。
這一實踐不僅顯示了律師服務前移的必要性,更凸顯了合規律師在構建企業合規體系中的關鍵作用。律師需要深入了解行業技術特點和監管邏輯,將風險防范融入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只有摒棄傳統的個案思維,以“風險預防+價值創造”為導向,構建定制化、實質化的合規體系,才能在法律框架內有效助力企業實現創新突破,推動可持續發展。
GRCD:在您看來,當前企業在刑事風險防范領域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您如何為企業量身定制合規解決方案?
劉華英律師:我認為,企業刑事風險防范的挑戰可以從外與內兩個方面來講。
就外部而言,我國刑法作為保障法具有顯著的二次規范屬性,這在以行政犯為主體的經濟犯罪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企業的核心挑戰在于如何實現刑事風險防范與動態行政監管體系的銜接適配。當前監管規則呈現持續迭代的演進特征,既往合規經驗可能因監管政策的更新而產生制度滯后風險,這對企業監管政策識別、研判能力及合規體系更新機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就內部而言,刑事風險識別僅是合規治理的初級階段,關鍵在于構建風險防范的內生機制。有效的合規管理體系應當具備三個核心要素:其一,合規制度應避免“兩張皮”“不落地”,通過構建覆蓋全業務流程的標準化合規管理體系以及PDCA循環,實現刑事風險防范的實質化運作;其二,合規機制需建立動態優化路徑,依托合規有效性評估及風險預警系統,確保合規體系與業務發展的協同演進;其三,合規建設應注重價值轉化功能,通過定制化合規方案的設計實施,將合規要素深度嵌入企業戰略決策與運營流程,最終實現合規治理與商業目標的價值統合。這種"合規創造價值"的治理理念,既是企業應對監管要求的有效路徑,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GRCD:您曾受邀出席“構建大數據下的金融行業征信新生態”沙龍活動,并分享金融征信場景下的合規平衡之路。能否談談如何在數據廣泛應用與個人信息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點?
劉華英律師:我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的利用和個人信息保護之間始終存在著一項重要的治理命題。我們既要發揮數據的價值,又不能忽視對個人權利的保護,因此需要建立一種不斷調整的平衡機制。
具體來說,這種平衡主要依靠法律規范、技術措施、組織治理和監管協作四個方面:通過法律來明確行為邊界,用技術手段保障信息安全,借助組織機制提高執行效率,并通過監管協同不斷完善治理體系。
在這個過程中,律師的作用尤為關鍵。首先,我們會為企業量身定制合規方案;其次,通過建立風險防控系統,及時發現并應對潛在問題;最后,在爭議發生時,律師能夠準確界定法律責任和權利。只有這樣,才能在數字經濟浪潮中既激發數據的潛能,又保護好個人信息安全,這不僅是企業應盡的法律義務,也是推動數字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GRCD:您入選了2024年GRCD中國年度女律師、2024 GRCD中國客戶首選合規律師(數據合規)榜單。這些榮譽對您和團隊的意義是什么?
劉華英律師:入選這些榜單無疑是業界對我和團隊的高度肯定與鼓勵。這些榮譽不僅凝聚了我們多年來為客戶提供高質量法律服務的不懈努力,更彰顯了我們在專業領域中的卓越能力與貢獻。同時,它們也證明了我們長期以來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得到了應有的認可。正是這種來自外界的關注和肯定,進一步激發了我們不斷追求卓越、勇于創新與持續進步的決心。
當然,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這些榮譽只能代表過去,面對日益變化的法律市場需求,未來的挑戰依然嚴峻。面對市場的挑戰與競爭,我認為這些獎項更為重要的意義是我們樹立了不斷超越自己的標桿。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專注于合規領域的深入研究與實踐,不斷打磨服務產品,精進業務能力,爭取為更多企業提供專業、高效的法律解決方案。
GRCD:對于年輕律師或法學院學生,您有哪些建議可以幫助他們在刑事風險防范或數據合規領域快速成長?
劉華英律師: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分別進行建議:
首先,在知識與經驗這方面,刑事風險防范涉及多個領域交叉,不僅要求律師掌握各類傳統法律知識,還需要深入理解法律實務。因此,年輕律師應積極參與到具體的合規案件中,學生也可以爭取向業內資深學習,從而積累實務經驗。
另一方面,法律思維也顯得至關重要。律師需具備快速判斷法律風險并給出專業建議的能力,故而也需要時刻保持敏銳的法律思維。律師應多分析法律問題,多從實務中總結,最終提升自身法律思維的敏銳度。
最后一方面是能力與視野。刑事風險防范涉及多個領域,這需要年輕的律師們具有全局視野。所以從學生開始,最好就積極拓展知識面,也從其他領域中汲取經驗,提升綜合能力。在國際視野下,相關國際法律制度,例如GDPR也顯得舉足輕重,故而年輕律師和學生也更應學習好外語,以便應對跨境合規挑戰。
綜上所述,刑事風險防范和數據合規領域都充滿了機遇,年輕律師和學生需具備扎實基礎、豐富經驗和全球視野,才能快速成長。
GRCD是亞太傳媒基金會(APMF)旗下專注于公司治理、風控與合規領域的專業媒體,總部位于新加坡,為亞太區客戶提供評級、咨詢等專業服務,發布的行業資訊、評級和研究報告受到業內廣泛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