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至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舉辦“2025年臨港外籍留學生種子計劃——國際風·臨港生活記”活動。
來自復旦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南京藝術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7所高校的30余名外籍留學生齊聚臨港,沉浸式體驗、多維度探索,解碼“開放新高地”的產業活力、政策溫度與宜居魅力。
打造國際人才“引力場”
如何讓國際人才“走進來”“留下來”?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黨群部的工作人員在全英文政策宣介環節推出“國際人才政策解讀包”。
其中包含簽證便利:電子口岸簽證、5年居留許可、永居“直通車”降低人才落地門檻;就業支持:給予2年以上工作許可,開設工作、居留“一窗辦理”,大幅提升辦證效率;生活保障:最長辦理10年期海外人才居住證,國際人才公寓“拎包入住”,高頻次移民融入活動、構建“類海外”生活環境。
“一年前,我因臨港便利的國際人才政策和優美的居住環境選擇定居在這里,如今臨港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臨港外籍留學生代表莫巴分享了他的臨港故事。
City Life在臨港
留學生們走進臨港規劃展示中心“滴水云廳”,透過全息投影與AI交互技術,直觀感受新片區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八大前沿產業的布局成果。
隨后,外籍留學生們搭乘亮粉色“未來巴士”,打卡臨港地標。復旦大學Matvie Vertkov在進博集市“一帶一路”商品區體驗“不出國門購世界”的便利。
“在滴水湖朵云書院,完成寫作,合上電腦,看著星光漸漸照亮湖面——這樣的生活場景,或許就是未來國際人才向往的。”南京藝術學院的Kristina Petukhova在Vlog中點贊“臨港節奏”。
留學生們在湖畔“四季歌會”中與本地青年共唱多語種歌曲,在煙花秀下許下“與臨港共成長”的愿景。
Vlog里的“臨港24小時”
留學生團隊需以“15分鐘生活圈”為主題創作3分鐘Vlog。來自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的留學生團隊用鏡頭語言詮釋“高效與詩意并存”的都市生活;南京藝術學院的團隊則通過探微臨港產業生態,凸顯新片區的全球競爭力。
“我想用視頻告訴家鄉的朋友:臨港不僅是產業遍布的機會之城,更是能安放理想的生活之城。”上海財經大學Veraneya Konch在拍攝手記中寫道。
活動最后一天,“我在臨港話未來”圓桌論壇為舉辦,留學生們結合兩日所見所感,為臨港發展獻計獻策。
“期待通過‘種子計劃’,讓更多國際青年成為臨港故事的講述者、城市建設的參與者,像種子一樣在臨港這座國際之城生根發芽。”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黨群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臨港新片區外籍留學生種子計劃”旨在挖掘一批以留學生為代表的國際人才推介官,通過留學生現身說法的推廣、宣介走進國際人脈圈層,吸引更多希望留在中國、留在上海的留學生及外籍人士關注臨港,在留學生群體播種臨港印象的種子,逐步實現“首站臨港、再來臨港、留在臨港”的人才蝶變效應。
原標題:《外籍留學生點贊臨港:機會遍布,詩意生活,理想之城》
欄目編輯:顧瑩穎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楊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