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Simon Bailly
朋友看了一篇醫學科普:。
就問我:
“哈,你做過胃 腸鏡么?啥感覺?
他很想約個胃腸鏡檢查,先問問我的經驗。
嚯。
問起這個,我印象可深了~
我是3年前做的胃 腸鏡,在醫院做的。
但我啥感覺都沒有...
麻藥一給,上一秒還和醫生說著話閑聊呢, 人就斷片了。
下一秒他就告訴你已經做完了、割了。
感覺時間被偷走了一小時
比較drama的是:
查完胃腸鏡后第十天,我驗出來自己懷孕了。
以為娃留不下來,嚇個半死。
。。。
在醫院做這項體檢,便宜,醫保還給報銷一部分。
表格里是三年前的價格——
上半部分是2021年底,術前檢查和買清腸藥物的費用。
我做的是無痛版本,要全麻,術前得預查一大堆七七八八的項目。
下半部分就是次年二月,做胃腸鏡當天的花銷了。
兩個1000元左右的,是胃鏡和腸鏡;
那個430元,是我醒了之后被人塞過來一張單子——
“你胃里有幾個息肉,檢查時順便幫你割掉了。
去交錢吧。”
所有費用4000元左右,醫保給報了將近1700元。
還算便宜吧!
二
為什么朋友突然想做胃腸鏡?
害怕。
作為一個中年人,朋友慢慢意識到一點,他或許在走父母走過的老路。
父母有糖尿病和高血壓。
而他近四十歲了,也有了一些征兆,于是就想來個全面體檢。
但去體檢機構一問,對方給他推銷了一大堆項目。
成功把他繞暈了...
做哪個不做哪個?讓人選擇困難癥。如果全做,價格非常昂貴。
哎,我倒是有點心得,可以分享分享——
親屬得過的大病和生病部位,當然要重點檢查。
頻率也要更高些。
大病有遺傳因素,也有共同生活習慣的隱患。
那其它呢?
可以參考真·專業人士的意見。
大伙可以看看從業人士寫的書、科普文章之類,能借鑒借鑒。
像我之前聊過一本書叫《》
作者 王興,是北大第一醫院胸外科 副主任醫師。
他就根據自己的經驗,推薦了一些體檢項目,以及檢查的頻率。
還細心地列了一個表格——
截圖來源:微信讀書《醫生,你在想什么》
都是一些費用不高、能查常見大病的體檢項目。
不知道體檢要先查哪些的,可以參考這個~
還有。
我上個月聊過一個醫療險 星相守 ,它有一個有趣設定:
“如果在醫院做指定體檢,檢查費可抵扣下一年免賠額。”
不是推銷保險哈。
它的這些“指定體檢項目”,蠻有參考性~
中年人體檢可以參考:
指定項目包括—— (1)男性項目:胸部CT、肝臟超聲檢查、甲胎蛋白檢驗、胃腸鏡檢查; (2)女性項目:胸部CT、肝臟超聲檢查、甲胎蛋白檢驗、胃腸鏡檢查、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乳腺超聲檢查、TCT檢查、HPV檢查。
都,挺眼熟吧~
都是用來篩查中國人常見大病的檢查項目。
可以借鑒借鑒。
尤其看到“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讓我胸部一疼...
我就是因為這項檢查,當年還做了一個小手術
ps.
順便提醒兩個事。
1)很多人打新中簽了順豐物流REIT(180305),它4月21日上市了。
也就是明天。
今年REITs打新行情很好,已經有連續5個上市當天就漲停了。
我賣出賺得還都不錯。
也期待一下明天~
賣法嘛還是老樣子——漲停30%先不賣,不漲停果斷賣。
2)周二(22日)會有一個新的REITs認購。
叫 「 華泰蘇州恒泰租賃住房REIT 」,代碼508085,是一個保障房REIT。
保障房是最火的REITs類型,每次都被瘋搶。
這次也不例外, 恒泰租住的網下認購倍數高達222倍。
創了歷史新高了
所以上市根本不怕破發,漲幅也讓人挺期待。有閑錢可以考慮參與參與。
具體認購方法是這樣:
首先——你要開個戶。
沒開的,在我公眾號私信:開戶二字,可以開一個。
然后——
1)找到券商App-我的-業務辦理-基礎設施基金交易權限,先開通權限。
2)周二(22號)九點半之后,場內基金認購。
輸入代碼508085,和金額,就OK了。
金額門檻是1000元以上,以1元遞增。
以我在用的券商為例:
風險的話,我說過數次了。
比如漲得不夠好;
比如閑錢要凍結三天,還有認購費0.6%
比如說——搶的人太多,配售率太低。
這是主要風險
前面已經認購過的六個,配售率都奇低,最高才0.35%。
雖然年化收益率很不錯,但金額就挺一般了。
拿出10萬閑錢,漲停了也就是賺個100來塊,幾十塊的。
沒那么激動人心。
大伙自己考慮好要不要玩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