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5 年 4 月起,中國處處可見美國游客的身影。
他們拖著大大的空行李箱,在中國的大街小巷、商場店鋪、旅游景點之間,開啟了一場瘋狂的 “買買買” 之旅。
本以為他們就是純粹的買東西,可沒想到還有其他真實目的!
本文內容和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內容為作品完整存在虛構成分,如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
省錢才是硬道理
近年來,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高額關稅。
這也導致原本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在關稅的影響下,價格漲幅甚至高達 245%。
面對如此巨大的價格差異,有個住在加州的家庭主婦算了筆賬:
從洛杉磯飛上海的往返機票打折時也就四五百美元,要是一次性買夠20件T恤、10雙運動鞋,再加上一堆小電器,總價能比在美國買便宜一半多!
這個消息在社區群、Facebook上一傳開,大家都坐不住了。
于是,許多美國人開啟了一場為省錢而來的中國購物之旅。
“反向代購”
看到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后,中國也抓住了這波“流量”。
推出了 144 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還有“即買即退”的離境退稅政策。
一方面,符合條件的情況下,這些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公民,就可以免簽在中國停留6天,給足了他們游樂購物的時間;
另一方面,只要外國游客在中國,買到符合退稅條件的商品,就可以直接減免 11% 的增值稅。
不用再像之前那樣,在機場排隊辦理瑣碎的退稅手續。
在這樣的背景下,“反向代購”這種新興職業應運而生。
以前總聽說找代購從國外往國內捎奢侈品、化妝品,現在風向徹底變了!
越來越多老外當起“倒爺”,專往中國跑著進貨。
TikTok上的網紅“lulu露露”發了條視頻,教大家怎么背著空箱子來中國“搞錢”,播放量直接破十億。
評論區全是美國網友留言:“原來還能這么玩?趕緊出個保姆級教程!”
在視頻中可以看到,這些美國代購的行李箱里塞著折疊購物車、計算器,手機里提前下載好翻譯APP和比價軟件。
然后就開始在義烏小商品市場、深圳華強北等商品集散地尋找物美價廉的商品;
把貨弄回美國也有門道。
膽大的直接買特價機票,扛著十幾個超重行李箱過海關;謹慎點的就和國際物流公司合作,把貨物拆成小包分批郵寄。
回到美國后,他們將這些商品在網上或者線下的跳蚤市場進行銷售。
這些商品在中國采購成本低,而在美國市場又有一定的獨特性和需求,因此往往能夠獲得可觀的利潤,轉手利潤高達 40%。
紐約街頭甚至出現了反向海淘體驗店。
店內陳列著從中國采購回來的各種商品,如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旗袍、功能強大的 4K 投影儀等。
盡管這些商品的售價相較于在中國購買時翻倍,但仍然受到美國消費者的熱烈追捧,常常被搶購一空。
中國市場
除了“買買買”之外,很多美國人將目光中國廣闊的市場。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龐大的消費群體和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所以一些美國企業和商家,會進入中國市場,搜集一手的信息資料。
比如,從事時尚行業的美國游客,就會觀察中國各大城市的時尚潮流走向,以便會過后,制定更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策略。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些美國等其他國家的游客,看到了中國的“真實面目”。
結語
過去老美從電視、報紙上看中國,全是些破破爛爛的畫面,說中國還活在幾十年前,路上都是牛車,連電燈都不亮。
好多美國老百姓真信了,覺得中國又窮又落后。
可等這些美國游客真來了中國,直接驚掉下巴。
一下飛機就懵了,北京上海的高樓比紐約還氣派,晚上霓虹燈一亮,繁華得跟科幻電影似的。
他們坐著時速300多公里的高鐵,看著窗外風景唰地往后跑,忍不住掏出手機狂拍,還發視頻說“這速度比美國飛機起飛還刺激”。
在城市里,地鐵四通八達,用手機掃碼就能進站,好多人感嘆:“紐約的地鐵又舊又臟,跟這兒比差遠了!”
回國后,這些游客成了“中國宣傳隊”。
他們在TikTok上發視頻,展示中國商場里的智能購物,街邊掃碼就能騎走的共享單車,還有夜市里五花八門的小吃。
有個游客拍了自己在成都吃火鍋辣到噴火,卻停不下來的樣子,視頻點贊量幾十萬。
慢慢地,越來越多美國人發現,原來中國這么現代化,這么有意思,和媒體說的完全是兩碼事。
這種口口相傳,可比那些假新聞管用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