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嵐圖,就像溪流沖出山澗,漫向寬廣的平原。少了點跌宕起伏,多了些平緩廖闊。嵐圖從初出茅廬到進入技術第一梯隊,花了不到5年的時間。現在,嵐圖已經能夠以領先的姿態布局品牌、技術和產品的未來。在中國汽車工業從“電動化”向“雙智”,在向“全域智能化”邁進的過程中,嵐圖在業內的聲望迅速抬升。
4月16日,這一點表現得尤為明顯。嵐圖以“天元智架 安心智駕”為主題,發布L3智能架構,同時宣布L3天元智能架構落地車型,嵐圖首款全尺寸大六座SUV(項目代號“泰山”)。這款車在2025年底前正式發布。
代號“泰山”全尺寸大六座SUV
“智架”意味著智能系統化
“智駕”和“智架”有區別。智駕概念明確,就是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智架則可能意味著E-E架構的智能化,也可能是全車機械、電子架構全面智能化。嵐圖天元架構,指的是后一種情況。
天元架構的核心突破在于實現了“機械層智能化”。傳統汽車底盤、動力、制動等系統多為獨立模塊,而天元架構通過全線控技術(線控轉向、線控制動、線控懸架等)的集成,實現了軟硬件解耦。
天元的四電機分布式驅動,支持原地掉頭、蟹行模式等場景。這是智架的物理學基礎,即更強大的機動能力。
而結合800V高壓電液泵與主動道路預瞄系統,懸架調節速度比空氣彈簧快100倍(0.5秒完成200mm行程調節),可主動應對復雜路面,甚至實現“四輪離地跳躍避障”。 車身三個軸向、六自由度的協同控制,讓底盤系統從被動響應升級為主動預判,例如通過實時調整懸架剛度抑制車身側傾,提升高速過彎穩定性。
智能懸架、底盤、和車身控制,不僅帶來超級舒適體驗,履險如夷,更重要的是將感知、算力和電液執行機構融為一體,形成全車姿態智能控制系統。以數字化手段解決道路顛簸和體驗相悖的問題,嵐圖不是第一家,卻是目前做的最到位的品牌之一。
嵐圖實現了軟硬件解耦與多域協同,構成的全域智能化底座,可以運用到嵐圖旗下任何新產品研發上。這一技術底座不僅提升了車輛性能,更通過標準化接口設計,支持未來5-7年的功能迭代,為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奠定硬件基礎。
而天元架構以“智能安全”為核心,通過青云L3級智能安全行駛平臺與鯤鵬L3級智能安全駕駛系統的深度融合,構建了覆蓋感知、決策、執行的全鏈路智能化體系。
感知決策執行鏈路的“超級加倍”
和以往一樣,嵐圖首款大六座SUV深度整合華為技術資源,形成“嵐圖自研+華為賦能”的雙輪驅動模式。
嵐圖搭載的華為L3輔助駕駛系統,搭載了4顆700線LiDAR(激光雷達),探測距離220米,看似中規中矩,但700線的分辨率,與普遍采用的192線,高出近4倍。而且4顆LiDAR設計,實現了全向超遠感知。
匹配48+傳感器,超1000TOPS算力平臺,實現城市/高速全場景NOA(領航輔助駕駛)。和L2一樣,L3在無法勝任的條件下也要求人工接管,只不過后者的次數要“非常少“。如果人工未能及時接管,L3必須有能力脫離當前場景(緩慢靠邊等)。眾所周知,L3和L2最大的區別,在于符合條件的L3激活后,系統主導駕駛,人類負責接管,但允許人類接管的時間窗口,比L2更寬更合理。
而其冗余設計(雙芯片、雙電源、獨立傳感器分組)正是L3相對L2的又一個重要區別:所有功能通道的重要節點,全都和診斷鏈路串聯,互為診斷。這樣一個通道診斷鏈路可以關斷另一個通道的輸出,確保關鍵節點出故障后,整個系統仍能正常工作。
而鴻蒙智艙的升級,基本上是線性的。即多模態交互更強大、生態應用接入更快捷,座艙向“第三生活空間”轉移的趨勢變得更明顯。
與華為的合作,讓嵐圖更有能力通過“強感知+強算力+強執行”的閉環,推動智能化體驗從功能疊加邁向場景融合。
主動防御體系
與L2的不同,還體現在天元架構首創“全向主被動融合安全防護系統”, 通過多傳感器融合與AI大模型,實現從被動防御到智能預判轉變。
3年前,嵐圖就提出新能源汽車五大安全標準(電池、被動、主動、健康、信息),其車身通過超美標110km/h追尾測試,電池包滿足IP68防護與熱失控24小時無明火標準。這一場被動安全的“肌肉秀”,凸顯了嵐圖品牌的基因對于安全的不妥協。
如今,當嵐圖產品的雙目立體預瞄攝像頭識別到40米內±20mm高度的障礙物,結合鯤鵬數據大模型實時分析,在碰撞前0.5秒通過懸架主動抬升車身,使防撞鋼梁最大化吸能。
線控系統(轉向和制動)作為關鍵環節,均采用雙備份方案,為安全提供更多保障。線控制動時間縮短至100ms(傳統液壓制動為250ms),制動距離減少1.8米。
主動防御體系,重新定義了智能汽車的安全邊界,使安全從“事故后保護”升級為“風險前干預”。
在L3模型的背后,嵐圖集成了云端高保真場景訓練與車端實時數據,通過“感知-規劃-控制”端到端模型,切實減少傳統模塊化架構的延遲。非結構化障礙再也不是識別的例外。
嵐圖發布中國首個軸向磁通電機
嵐圖做對了什么
嵐圖天元架構的落地,不僅是技術創新的成果,更是品牌戰略的成功實踐。回過頭來看,嵐圖當初沒有走容易的路,而是集中攻關高難度技術。當年軸向磁通電機曾被海外壟斷,僅用于超級跑車。嵐圖通過13項專利布局,實現電機效率97.5%、扭矩密度提升40%,打破“卡脖子”困境。這種“硬核自研”策略,使其在電驅、底盤等核心領域建立起技術護城河。
而嵐圖與華為的戰略合作,成為嵐圖強化品牌力的助推力量。華為提供智能駕駛與座艙方案,嵐圖專注整車集成與機械層創新。這種分工避免了重復投入,加速了技術落地。
嵐圖CEO盧放曾承諾“三年三品類”,履行了承諾之后,嵐圖應該怎么走,是有長遠思考的。
高端全尺寸SUV+L3架構,直擊高端用戶家庭出行,對安全、舒適、智能化的雙重需求。從嵐圖的角度,進一步樹立“科技旗艦”定位,避免了價格戰的泥潭,以全面智能化體驗重構豪華內涵。和智艙智駕體驗不同,嵐圖將智能化融入到產品的每一個環節,與安全和體驗相關的屬性,智能化全面覆蓋。這讓嵐圖的大六座產品,看上去就像未來產品。
天元智能架構的落地,不僅是嵐圖技術實力的彰顯,更是中國汽車工業從“跟隨”到“引領”的轉折點。嵐圖背靠央企資源調度、研發積累和全產業鏈支持,打開了明確的上升通道。
如今,通過“硬核自研+生態共建+用戶導向”的戰略組合,嵐圖正推動行業向全域智能化躍遷。其首款L3產品,可能開啟一個以“安全”為基石、以“場景”為驅動的“系統性智能”出行的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