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面包夾知識
編輯|面包夾知識
?——【·前言·】——?
現如今,人類的入葬形式已經復雜多樣,除了在墓地掩埋之外,還剩生態葬、花葬、海葬等等。
有一個地方,沿襲下來的葬送方式是“懸棺葬”,這種懸棺需要放置在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中。
由于擺放位置特殊,可想而知,每次送葬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村里幾十口人抬棺運送,而放置棺材的地方叫“亡靈洞”。
?——【·前言·】——?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懸棺葬”在四川宜賓的珙縣,神奇的是,經歷了兩次地震,那里的懸棺紋絲不動,還好好的放置在懸崖上。
僰人懸棺主要分布在珙縣的麻塘壩和蘇麻灣,當你來到山腳下,抬頭仰望那高聳入云、近乎垂直的懸崖峭壁,就能看到一具具棺木錯落有致地懸在峭壁上。
目之所及,打造棺槨的木頭在風吹日曬中已經褪色和腐朽,但是看到那一排排懸棺,那場面仍然足以震撼人心。
這些棺木距離地面少則十幾米,多則上百米,比如在老鷹巖,懸棺距地竟高達 110 米左右。
置棺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在巖壁上鑿孔打木樁,將棺木穩穩放置于木樁上,層層疊疊;有的巧妙利用峭壁上自然平整的巖石塊,讓棺木安穩坐落。
還有的一種在外面看不到,那就是藏在洞里的懸棺,人們借助峭壁天然形成的巖洞,安置逝者的棺木。
僰(bó)人(又稱“濮(pú)人),他們遵循古規,時代將棺材放置在這樣巧妙的地方,即使每次都需要好配很大的功夫,也依然按照傳統這么做。
在漫長的歲月里,這里經歷了兩次地震的考驗,可這些懸棺卻沒有絲毫墜落的跡象,反而都老老實實待在原處。
這不僅讓我們感嘆他們安置懸棺時的高超技藝,更讓我們對人們的智慧肅然起敬。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讓棺木在絕壁上歷經風雨、地震而不倒的呢?
?——【·懸棺的寓意·】——?
僰人為何要采用如此獨特的懸棺葬俗呢?據史料記載,僰人相信 “掛得愈高愈吉,以先墜者為吉”。
在他們的觀念里,將棺木高懸于絕壁,能讓逝者的靈魂更接近天空,獲得神靈的庇佑。
而最先墜落的棺木,則意味著逝者的靈魂已早早得到解脫,是一種吉祥的象征。
在僰人的喪葬儀式中,將棺木送進 “亡靈洞”(懸棺所在之處)是一項莊重且艱巨的任務,通常需要村里幾十個后輩齊心協力才能完成。
他們會先挑選出合適的棺木,一般選用質地堅硬的整木,精心打造,到了出殯那天,眾多族人一同出動。
一部分人憑借著熟練的攀爬技巧,從相對平緩的山的另一面攀登至山頂。到達山頂后,他們將繩索牢牢固定,然后順著繩索緩緩而下,在絕壁上鑿孔打樁,為放置棺木做準備。
與此同時,地面上的族人小心翼翼地將棺木抬起,用繩索捆綁結實。
山頂和地面的人們通過默契的配合,運用巧妙的滑輪裝置或者人力牽拉,一點點將沉重的棺木沿著絕壁向上提升。
在提升的過程中,大家需要時刻保持高度的專注和協調,確保棺木平穩上升。
當棺木到達預定位置后,下方的人通過呼喊和手勢與上方的人溝通,上方的人則精準地將棺木放置在打好的木樁上,或者推進天然的洞穴、巖墩之中。
這一系列操作,需要眾多族人緊密協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都可能導致棺木墜落,功虧一簣。
珙縣境內目前共保存有懸棺 295 具,這些懸棺成為了研究僰人歷史和文化的珍貴實物資料。
這里的峭壁上不止有懸棺這么簡單,在那些懸棺周圍的巖壁、巖框上,還留存著許多巖畫,色彩以紅色為主,少數為白色。
巖畫構圖簡潔,線條粗獷有力,描繪了人物、動物、圖案等豐富多樣的內容,生動展現了僰人當時的生產、生活場景,比如舞蹈、騎射等。
就像是以前的人們要把他們生前的生活刻畫出來,留給后人觀看。
僰人是全國唯一一個既行懸棺葬又留巖畫的民族,懸棺與巖畫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僰人獨特的喪葬文化。
關于僰人的消失,一直是歷史學界探討的熱點話題,有一種說法認為,明朝統治者多次與僰人發生激烈沖突。
在明朝萬歷元年(公元 1573 年),明王朝調集 10 多萬官兵,以南京中軍都督劉顯為節帥,對僰人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
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僰人由于力量懸殊,最終戰敗,從此逐漸消失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
但也有學者認為,僰人可能在戰爭后,為了躲避災禍,選擇遷徙到其他地方,與其他民族融合,慢慢隱去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標識。
如今,僰人懸棺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學者前來探秘。
僰人雖然杳無音信了,但是如今還有少數民族在用這種古老的葬俗,瑤族就還在沿襲“懸棺洞葬”。
?——【·懸棺洞葬·】——?
當黔南瑤族里有老人去世了,他們會找來木板,在上面用天然的石顏料描繪出天堂等場所的樣子,然后把木板嵌在棺木上。
送葬時,需要幾十個后生抬棺,全村人都要打著火把送亡靈,抬棺也是非常辛苦的,因為他們一路上都要踏著荊棘走路。
在他們的傳統中,抬棺的時候不能走有人走過的路,必須踏出一條新路,而且不能使用砍刀開工,只能一步步走,一點點抬,前面的人拉繩,后面的人推棺。
就這樣,用原始的方式,全靠人力把沉重的棺木送到半山的亡靈洞里,然后齊齊轉身離開,絕不能回頭看一眼。
?——【·結語·】——?
人的一生,難免經歷生老病死,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對逝去的人給予美好的祝愿。
這些在我們看來有些奇特的習俗,對他們來說卻是人生一環,安葬亡靈的洞穴、峭壁哪怕土壤,都是圣潔的。
參考:
海報新聞:探訪世界規模最大懸棺葬:宜賓珙縣僰人懸棺連遇兩次地震 紋絲未動 2019-06-24
文化黔南:現今還沿襲的古老葬俗——黔南荔波瑤族懸棺洞葬 2018-11-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