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鋒
河北省廊坊市長、燕郊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劉媛在燕郊高新區黨工委擴大會議上表示,“要健全依法決策、民主評議和決策糾錯機制,厚植為民情懷,把人民群眾和經營主體的舒心滿意作為工作準繩”,這是自該市下轄三河市牌匾改色事件發生以來,廊坊市有關領導公開表態要轉變工作作風,“深入開展‘走訪解促’,認真辦好民生實事,守牢社會安全底線紅線,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對此,青鋒認為,要把群眾滿意作為工作準繩,關鍵還在能不能轉變觀念。
三河市牌匾改色事件,如果說出發點是好的,也就是要通過統一規劃,提升當地城市環境,打造三河市新形象,但結果卻不能令人滿意,甚至還給當地營商環境帶來惡劣影響,其良好的出發點最終帶來不良后果,不客氣地說,就是因為長官意志作祟。主要負責人被免,恐怕也就是因為其拍腦門決策,一意孤行,憑個人意志辦事。
因此,三河市牌匾改色事件,除了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外,給人們最大的警示,也就是可以讓不少地方官員汲取的教訓就是如何轉變觀念,把衡量工作好壞的標準轉變到廊坊市長、燕郊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劉媛所說的“把人民群眾和經營主體的舒心滿意作為工作準繩”上來。
而要做到“把人民群眾和經營主體的舒心滿意作為工作準繩”,青鋒認為,就是看能不能真正做到之前媒體公開報道披露的、重慶市榮昌區區委書記高洪波所說的,“交警不是來貼罰單的,城管也不是來掀地攤的,交警是維護交通秩序的、為人民服務的,城管是維護城市環境的”。
也就是說,作為管理部門,如交通警察,不應該將貼了多少罰單,罰沒了多少收入作為工作是否有成效的衡量標準,而是應該將交警在其崗位上疏通了多少交通堵塞,為市民的出現節省了多少時間,如此回到交通警察的本職工作上來。
尤其是,作為城市環境管理的城管,更不要動不動就把小攤販的秤桿折斷,或者將小攤販的地攤掀掉,畢竟秤桿和地攤都是某個階層百姓生存的依托。動不動就掀地攤、折秤桿,不禁沒有達到市場管理的目的,還造成城管和小攤販之間的對立,甚至激發暴力事件。前不久,青鋒在中部城市鄭州就看到某一個街道,在路邊改建了不少門面,讓占用馬路的攤販進入門面房經營。如此,既達到了凈化市場秩序,消除交通隱患的目的,也給了路邊攤販經營乃至生存的機會。
總而言之,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正“把人民群眾和經營主體的舒心滿意作為工作準繩”,就一定要轉變社會治理理念,不只是高高在上地空談,而要轉變思路,變管理為服務,從百姓的角度出發,一件一件地辦好民生實事,將群眾滿意的工作準繩,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