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學閘站
歷經 14 個月的艱苦奮戰,連云港市海州區新壩鎮水利改造及環境整治工程于今年4月圓滿收官。這項總投資6700萬元的重要民生項目,憑借對17條河道的系統治理以及12座智能閘站的新建,成功為13個行政村打造了“旱能灌、澇能排”的堅實水利保障體系,成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4月20日,記者在沙杭大溝整治現場看到,挖掘機正有條不紊地對最后一段河道開展生態護坡施工。作為工程一標段的關鍵部分,長達 71.93 公里的河道整治工程覆蓋了大井、墻匡等 13 個行政村。通過清淤疏浚作業以及生態護岸建設,使鎮域水系暢通能力提升40%。"以前暴雨時農田積水能到膝蓋,現在河道拓寬了,水流暢通無阻。"大屯村書記開成躍指著整治后的河道介紹。生態框護岸與生物毯護坡的應用,不僅強化了防洪能力,還極大地增強了水體的自凈功能。
工程二標段的12座閘站建設同樣備受矚目。在志學閘站施工現場,技術人員正專注于系統的調試工作。這座集灌溉與排澇功能于一體的樞紐工程,可滿足農田灌溉尾水管控、汛期強排和干旱引水需求。項目負責人透露:“所有閘站采用模塊化設計,汛期時能夠迅速構建起排澇網絡,干旱時期則可精準調配善后河水用于灌溉?!彪S著12座閘站即將通電投入使用,新壩鎮5.4萬畝耕地將實現精細化用水管理。
新壩鎮水利改造及環境整治工程完成后,全鎮農田灌溉保證率提升至95%,防洪標準達到二十年一遇,實現了新壩鎮域內農田灌溉尾水的日常有效管控。這項涵蓋"疏動脈、強心臟、通末梢"的立體化治水工程,正是海州區踐行"十六字"治水思路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海州區深入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理念,水利改造及環境整治工程建設涉及錦屏鎮、新壩鎮、朐陽街道等十余個涉農鎮街,目前全區已實施河道73條,完成河道清淤及生態護坡218公里,完成節制閘及泵站建設138座,堅定不移寫好農村“水文章”,讓每一滴水都化作推動鄉村振興、增進百姓福祉的動力源泉。
通訊員 趙威娜 掌鵬 張思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凌飛
校對 王麗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