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運動醫學團隊在上海市援疆專家成偉男主任的帶領下,成功實施了我國西北地區首例自體腓骨長肌腱“扎根式”肩袖重建術,為一名53歲的殘疾患者阿女士重建了肩關節功能。這一手術不僅填補了我國西北地區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更為復雜肩袖損傷的治療開辟了新路徑。
特殊病患牽動醫者仁心
來自莎車縣的阿女士身患左下肢殘疾,右肩反復疼痛長達三年。一個月前,她在勞作時不慎摔傷,導致“假性癱瘓”,經診斷確認為不可修復性巨大肩袖撕裂。作為家庭的主要勞動力,肩關節功能的喪失將使其徹底失去謀生能力,這對本就拮據的家庭無異于雪上加霜。
“患者的右肩岡上肌、肩胛下肌、岡下肌三處肌腱完全撕裂,肱骨頭上移明顯,肌腱回縮至關節盂內,傳統修補術的再撕裂率超過90%。”上海援疆專家成偉男主任介紹道。經過多學科論證,醫療團隊最終決定采用國際前沿的自體肌腱移植“扎根式”重建技術,既能規避進口補片的高昂費用,又可避免人工關節置換帶來的二次損傷。
微創技術破解醫學難題
手術團隊通過幾個最大僅為5mm的微創切口,創新性地運用“內側懸吊、肌腱雙束四隧道”扎根重建技術,將患者自體腓骨長肌腱精準植入肱骨定位點,成功重建了生物力學支點。整個手術僅耗時2小時,出血量僅為20ml。術后次日,阿女士便開始了康復訓練,目前肩部疼痛指數已下降80%,即將進入系統性康復階段。
“這項技術的關鍵在于恢復肩袖原有的應力鏈,利用殘余肩袖組織在內側建立可靠的連接,同時確保橋接結構具有足夠的強度,并在肱骨側實現腱-骨愈合,形成穩定的動力傳導鏈。”成偉男主任闡釋道。相較于傳統術式,這一創新方案顯著提升了肌腱愈合率。
援疆工程結出技術碩果
作為上海“組團式”醫療援疆的重要成果,此次手術的成功標志著我國西北地區在復雜肩袖損傷自體扎根式重建技術上的突破,同時也實現了運動醫學核心技術的本地化傳承。通過“理論授課+模擬訓練+手術帶教”的三維培養模式,喀什二院已形成了一支具備獨立操作復雜運動醫學損傷手術能力的專業團隊。
“從‘輸血’到‘造血’,我們正在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技術團隊。”成偉男主任表示。近年來,上海援疆醫療隊累計開展新技術127項,其中21項填補了南疆地區的醫療空白。此次創新術式的推廣應用,每年可為邊疆患者節省大量醫療支出。這一案例的成功,不僅是健康絲綢之路建設的生動實踐,更是邊疆醫療能力提升的里程碑式突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