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六月,得罪了大太監汪直,乃至當朝皇帝憲宗朱見深的兵部尚書項忠,被革職為民。對于這些文官來說,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拔出蘿卜帶出泥,平素里與項忠交好之人,自然會受到牽連。
當然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沖擊波會蔓延到江西,將寧王朱奠培的妹夫王允壽也拖下了水。那么整個寧王家族在成化年間都有哪些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汪直劇照
寧獻王一脈
明代首封寧王朱權,開國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寧王,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之國大寧(今內蒙古赤城)。
靖難戰爭時,朱權出兵出人,全力支持四哥燕王朱棣,但是戰后卻并沒有收到應有的回報,反而被削去兩護衛,并于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改遷江西南昌。正統十三年(1448年)去世,享年七十一歲,謚曰獻。
寧獻王共六子,長子封世子,次子早夭,第三子封臨川王,第四子封宜春王,第五子封新昌王,第六子封信豐王。
寧獻王朱權劇照
- 臨川王
朱盤熚,寧獻王第三子,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封臨川王,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因“違理犯法,非止一端”的罪名,并其子朱奠埨一起被削爵廢為庶人。考慮到父子之間勢同水火的關系,朱盤熚被發配鳳陽守祖陵,朱奠埨則留在南昌看守祖父寧獻王的墳園。
如此所為,俱悖逆不道。朕念宗室之親,不忍加法,俱降為庶人。且慮其父子交惡,不可同處。特令盤熚守鳳陽祖陵,奠埨守寧獻王墳。各同家眷居住,有司月給薪米。—《明英宗實錄三百二十三》
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的時候,庶人朱奠埨上奏朝廷,稱自己“身罹重罪,誠所甘心”,但是二十一歲的兒子以及二十歲的女兒畢竟并無罪過,陪著自己囚禁于獻王墳園實屬無辜,希望朝廷能夠開恩赦免他們。
寧獻王墓
當時的禮部尚書姚夔,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進士,景泰年間的禮部右侍郎,在英宗南宮復辟之后,居然還能一路升任尚書,可見能力非凡。對于朱奠埨家的情況,姚夔很同情,立刻轉奏給憲宗,讓這兩位大齡青年得到了婚嫁的機會。
禮部尚書姚夔以聞,上憫其情曰:“古者罪人不孥,況宗室乎?宜聽其子女與士庶之家婚配,仍令有司量給財禮助之。”—《明憲宗實錄卷四十二》
當年十月,巡撫淮揚右副都御史滕昭上奏朝廷,稱被英宗皇帝釋放的建庶人、吳庶人居住于鳳陽城中,官軍雖然每天巡邏防備,但中都城畢竟“城池不修”,倘若有人鬧事,只怕會“猝難防御”。
朱元璋與朱允炆劇照
建庶人,建文帝朱允炆之子。吳庶人,吳王朱允熥之子。都是懿文皇太子朱標之孫,開國太祖朱元璋嫡親曾孫,從血脈來看,還要高于當朝皇帝憲宗朱見深。對此滕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將建、吳二庶人送往有軍衛城池之處“嚴加防范”,已革臨川王朱盤熚則送回江西看管。
對此憲宗不以為然,給出一句結論:“安置已定,不必動”。
說起來朝廷對臨川王一家頗為照顧,朱奠埨子孫婚嫁之后,憲宗還命江西布政司“給房屋以居之”,至于朱盤熚本人每年都有絹一疋、布三疋、花二斤八兩的待遇。
鳳陽高墻復原圖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臨川王父子被廢黜,但女兒萍鄉縣主未曾受到牽連。然而她的儀賓張傚,居然連工匠的銀子都要勒索。暴雷之后,還要“違例赴京捏奏”,最后落了個“贖杖還職”的下場。
- 宜春王
朱磐烑,寧獻王第四子,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封宜春王。
到了成化年間,仍然在世的開國太祖朱元璋之孫的人數已然不多,宜春王就是其中之一。按照明代的規矩,親王的繼承人封世子,郡王的繼承人封長子,但無論是世子還是長子,都沒有歲祿。
憲宗朱見深畫像
成化十年(公元1461年)的時候,宜春王嫡長子朱奠坫、嫡長孫朱覲都已經成年,卻依然只能啃老,讓朱磐烑自覺壓力巨大,不得不向朝廷求援。宜春王的歲祿是二千石,其中本色米原本只有五百石,正統初年增加到一千石,這一次憲宗又將其增加為一千五百石,算是特恩。
丙子,宜春王磐烑奏:“王府嫡長子、孫,例無祿食。今臣子孫俱長,祿不足給。乞于歲祿折色米內,量撥實米以分給之。”命增給本色米百石?!睹鲬椬趯嶄浘硪话俣摺?br/>
- 新昌王
朱磐炷,寧獻王第五子,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封新昌王,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去世,終年四十一歲,謚曰安僖,無嗣除國。
- 信豐王
朱磐?,寧獻王第六子,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封信豐王,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去世,終年十九歲,謚曰悼惠,無嗣除國。
寧惠王一脈
朱磐烒,寧獻王嫡長子,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封寧世子,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去世,終年四十三歲,謚曰莊惠。
明代親王府大門
莊惠世子共五子,長子襲爵寧王,次子封瑞昌王,第三子封樂安王,第四子封石城王,第五子封弋陽王。按照慣例,莊惠世子被追封為寧王,謚曰惠。
- 瑞昌王
朱奠墠,寧惠王庶次子,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封瑞昌王,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二月去世,享年五十八歲,謚曰恭僖。
朱覲鐊,瑞昌恭僖王長子,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四月襲爵。
寧獻王墓園
在寧惠王諸子之中,唯有朱奠墠和大哥寧王沒有撕破臉,朝廷對他家也有特殊優待。比如當年處置弋陽王之時,英宗點名瑞昌王要一起參與調查,唯恐寧王在里面動手腳?,F在恭僖王薨逝后,其子朱覲鎀想出城掃墓,憲宗也破例同意。
丁巳,瑞昌恭僖王子鎮國將軍覲鎀亦欲祭掃王墳。命出城祭掃一次,事畢即回?!睹鲬椬趯嶄浘矶偎氖?br/>
- 樂安王
朱奠壘,寧惠王庶第三子,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封樂安王。對于兄長寧王朱奠培,朱奠壘一直心懷不滿。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三月,樂安王殿下上奏朝廷,稱祖父的墳園沒人祭掃,這是變著法控訴大哥不孝。
戊戌,樂安王奠壘奏:“祖父墳塋葬西山,久缺祭掃。”上命每歲清明,許嫡子一人往祭?!睹鲬椬趯嶄浘砥呤摺?br/>
南昌滕王閣
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的時候,看大哥百般不順眼的樂安王毅然上奏朝廷,指控寧王有“慘酷、貪淫、不軌等事”。當然誰也沒想到,朝廷斥責了寧王,但卻因為樂安王所奏并非百分百屬實,革去了他三分之一的祿米。
- 石城王
朱奠堵,寧惠王第四子,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封石城王。
成化十年(公元1461年)七月,朱奠堵為女兒龍泉縣主選夫婿,選中了姐夫樂平郡主儀賓嚴杰的侄子嚴靖,結果被寧王朱奠培告到朝廷,認為這樣做有違倫序。
姚廣孝所作《推背圖》
石城王很憤怒,認為他那個哥哥實在是不像話,于是一氣之下上奏朝廷,稱寧王不但與妹夫孔永明一起看《推背圖》,而且還口出不遜,明顯是想造反??子烂鲊槈牧?,不顧宗室外戚不得隨意出城的規矩,跑去北京為自己喊冤。
己未,寧府儀賓孔永明,以石城王奠堵奏其兄寧王奠培與閱《推背圖》,有僣妄語,赴京奏辯其誣。都察院論永明越關之罪,請付與按御史以前事并治之。詔可?!睹鲬椬趯嶄浘硪话偃拧?br/>
明明是親兄弟,卻鬧得勢同水火。此事最終如何解決,我們放在下篇之中再講。
朱覲釧,朱奠堵之子,封鎮國將軍,和南昌衛千戶侯俊關系很好。侯俊的妹妹侯氏,嫁給了朱覲釧嫡母王氏的弟弟。說起來很繞,實質上就是朱覲釧要稱侯氏一聲舅母。
結果誰也沒想到,朱覲釧不但常常和早寡的侯氏私通,連朋友妻侯俊之妻都不放過。石城王知道此事后,將侯氏“鎖留府中”。然而朱覲釧寧要情人不要老爹,居然賄賂侯俊,讓他出面去告石城王。
明代親王府一角
朱奠堵氣個半死,反手將此事上奏朝廷。最終侯俊革職充軍,侯氏重杖一百,朱覲釧革爵閑住。
有旨:侯俊交通覲釧,縱引妻妺與之奸宿。又枉法受財,情犯深重,可發廣西邊衛充軍。侯氏重杖一百釋之。覲釧大肆奸淫,倩人訐告其父,有傷倫理,革去將軍閑住?!睹鲬椬趯嶄浘矶偃濉?br/>
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七月,朱奠堵去世,享年六十歲,謚曰恭靖。
- 弋陽王
朱奠壏,寧惠王第五子,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封弋陽王,天順五年(公元1461年)被勒令自盡,弋陽國除封。
英宗朱祁鎮畫像
據說當年朱奠壏的遺體被拉出城焚化之際,突然間下了一場傾盆大雨,史稱“平地水深數尺”,南昌百姓普遍認為這是一場冤案。
憲宗即位后施恩于宗室,朱奠壏之子朱覲鍒據此上奏朝廷,皇帝大筆一揮,同意他襲爵。
庚辰,命故弋陽王子覲鐰襲封弋陽王。天順間,弋陽王奠壏以事賜自盡。其子幼,久未有封號。至是陳乞,上曰:“罪人不孥,罰弗及嗣,王政所先,況宗室乎?其勿絕王嗣,令襲封焉?!薄睹鲬椬趯嶄浘矶?br/>
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四月,憲宗重賜朱覲鍒弋陽王銀印以及冠服、儀仗、器物。眼見得先王沉冤得雪,兒子重新襲爵,朱奠壏之妃劉氏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離世之際得以了無遺憾。
結語:由于寧獻王的緣故,大明朝廷一向對寧王家族有著特殊關照。當年臨川王所犯罪行其實也不算特別嚴重,但卻被一擼到底,除了出嫁的女兒,所有男丁都被廢為庶人。
鳳陽皇城復原圖
朱磐熚的去世時間大致在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享年八十一歲。當時朝廷準備釋放其在鳳陽高墻中的女眷,但朱磐熚繼妃王氏稱兒子還在監禁之中,自己也不想骨肉分離,寧愿繼續坐牢。
己酉,守備鳳陽太監李棠等奏:“幽閉庶人磐熚所遺老稚婦女王氏等一十人,乞釋之以從其便。”上從之。王氏等自稱己生子女撫育成人,雖居囹圄,得遂天倫,不忍分離,愿乞完聚。上復許之。—《明憲宗實錄卷二百九十二》
那么整個家族的風暴眼:寧王朱奠培,為什么和幾個弟弟都反目成仇呢?我們放在下篇之中再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