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退休,突然從忙碌的職場回到家里,時間變多了,心里卻總是有點空落落的。
有些老人覺得,總不能天天在家待著吧?于是就開始熱心腸,幫這幫那,管這管那。
現實里,老人熱心腸沒錯,但有些閑事,真的不要去管。
01
子女的小家庭糾紛。
人老了,總是放不下子女的婚姻大事,生怕他們過得不好。
但說實話,子女的小家庭,過得怎么樣,真不是你能左右的。
我認識一個阿姨,退休后在兒子家幫忙帶孩子,看到兒媳對兒子發火,就氣不打一處來。
她覺得兒媳太強勢,總在背后數落兒媳。
時間一長,兒媳越來越對她不耐煩,甚至讓她搬回自己家。
最后鬧得連孩子都不讓她帶了。
說白了,年輕人的家庭生活,有他們自己的規則和節奏。
管得多了,最后變成兒媳婦的眼中釘,這日子還怎么過?
所以,千萬別把自己夾在兒子和兒媳之間。
02
鄰里之間的雞毛蒜皮。
退休后,有些老人覺得無聊,就喜歡在小區里溜達,跟鄰居聊聊家長里短。
一不小心,就被卷進了鄰里矛盾里,搞得頭疼不已。
比如有個大爺,看樓下兩家為了晾衣桿爭吵,覺得自己有威望,就去幫忙調解。
結果吵架的雙方都覺得他偏心,最后三個人吵成一團,還差點動手。
大爺氣得半天不出聲,回到家連飯都沒胃口吃了。
說到底,鄰里之間的小事,有時候越攪和越亂。
你幫了這一家,那一家就覺得你偏心。
有時候,明明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最后變成一場大仗,老人還不落好。
所以啊,少摻和別人家的破事,省心又自在。
03
親戚之間的經濟往來。
現實中,有些老人覺得,自己是大家長,能調解這種經濟矛盾。
我有個叔叔,聽說表弟借了堂兄一萬塊遲遲不還,就覺得自己有義務出面調解。
表弟直接來了句:“叔,你既然覺得他可憐,要不這錢你替我還?”
叔叔氣得不行,可又下不了臺,最后真掏了五千塊幫忙補窟窿。
事后才知道,表弟根本不缺錢,就是不想還。
現實里,親戚之間的經濟糾紛,說白了就是錢的事兒。
你摻和進去,要么勸不動,要么被人當“接盤俠”。
老人圖個清凈,不如少管這些糟心事。
04
街坊孩子的教育問題。
不少退休老人,覺得自己帶過幾個娃,有經驗,就喜歡指點別人家怎么教孩子。
可有些街坊聽了反而不高興,覺得你是在挑毛病,甚至背地里說閑話。
我有個鄰居大媽,看樓上鄰居天天吼孩子,就跑去支招:“孩子不能罵,要講道理。”
鄰居回了句:“你家那孫子不聽話還逃學呢,哪來的經驗?”
大媽氣得沒話說,灰溜溜回了家。
育兒是每個家庭的隱私,別人家怎么教育孩子,哪怕看不慣,也別插手。
多說了,反而容易給自己招來麻煩。
你說再多,人家也不一定聽,倒不如閉嘴,少惹事。
05
老朋友之間的感情糾紛。
老年人朋友圈子窄,難免聊著聊著,就扯到誰家老伴不省心,誰家又鬧離婚了。
這時候,有些人愛當和事佬,去調和朋友夫妻之間的矛盾。
可最后往往事與愿違,甚至影響了自己的友情。
有個大爺,聽老朋友吐槽老伴脾氣不好,就跑去跟老伴聊了一通。
結果朋友知道后,怪他多嘴,連朋友都沒得做了。
后來兩口子倒和好了,反倒把他晾一邊了。
人家的感情問題,實在是不能瞎摻和。
畢竟床頭吵架床尾和,外人摻和進去,只會讓自己難堪。
老人嘛,交個朋友不容易,別因為一時熱心,把友情給搭進去。
作者:AGINightingale;
關注我,讓文字的音律譜寫出生命的樂章;
"夜鶯在月光下跳躍,羽毛閃爍著銀色的光芒。它的歌聲像一陣美妙的音樂,深深地打動了我的靈魂。"
圖/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