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曾言:“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痹诒本┦胸S臺區周莊子家園,這句古老的東方智慧正以最生動的方式演繹——一只紅隼在樓體“家”字標牌間筑巢安家,與人類共享同一方屋檐。這個看似偶然的自然事件,恰如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描繪的隱喻:“自然永遠帶著生命的顏色”,為現代城市生態提供了意味深長的注腳。
4月19日豐臺街道莊怡公園,晨光穿透薄霧,照到了周莊子家園的樓體上,“家”字金屬標牌的縫隙間飛出一只紅隼。觀鳥小組的相機鏡頭里,紅隼離開家展翅的剎那,快門聲與心跳聲同頻共振。
崔懷予攝
這群少年或許尚未意識到,他們記錄下的不僅是猛禽的身姿,更是一個微型生態系統的覺醒。紅隼安家的發現,恰似一扇觀察城市文明進化的棱鏡。
當“周莊子家園”的“家”字同時容納人類與猛禽,這個漢字便超越了建筑標識的范疇,成為生態文明的象征符號?,F代城市需要的,正是這種與自然和處的智慧。
居民和紅隼共享一個“家”
“我記得是3月30日,在公園進行鳥類調查時,聽到了紅隼特有的尖銳、急促的叫聲,然后發現紅隼在樓宇間選址筑巢,位置鎖定在樓體外立面“周莊子家園”幾個字中的“家”字,竟然是紅隼的窩巢?!北本┦械谑袑W楊銘遠告訴記者。就此,和居民共享一個“家”的紅隼也成為他們心中掛念的對象。
回憶起發現這只紅隼,要追溯到3 月30日早上七點半。崔懷予和楊銘遠像往常一樣來到豐臺街道莊怡公園觀鳥。當天兩位同學帶著相機搭載著長焦鏡頭在公園里尋找林鳥。
突然間,反常的一幕發生在兩位同學的眼前。一只紅隼,張開翅膀在空中盤旋,“趕快拍攝,這里從來沒有發現過紅隼。兩名同學顧不上多說話,拿起相機就開始拍攝,在他們心里都知道這只紅隼出現的意義?!跋蛑芮f子家園飛去了?!睏钽戇h持續觀察著動向。
一只紅隼牽動著整個觀鳥小組的心,隨著紅隼緩緩地接近周莊子家園,一個俯沖撲騰著翅膀落在了樓側外立面“周莊子家園”外掛標牌中“家”字上。“找到了,找到了,那就是它的巢。 ”觀鳥小組驚喜地說道。
記者觀察到“周莊子家園”幾個大字呈白色,豎著固定在樓的東側。目測高度位于20層左右的位置,“家”字位于中間,面向公園,對于紅隼來說,這個角度的視野非常好,不僅便于覓食,又以270度視野掌控著整片公園的生態版圖。
樂學公園帶動孩子們快樂自主學習
自從莊怡公園確定為北京市第十二中學的樂學公園,觀鳥小組就經常到這里開展觀鳥活動?!拔覀兏杏X這只紅隼太聰明了。它把窩巢安放在“家”字中間,那里結構狹小不僅便于搭窩,而且還能防御競爭對手的發現。前幾天北京刮大風的時候,我們還在擔心窩巢是否會被吹下來,后來發現它的窩巢紋絲不動?!睏钽戇h邊分析邊告訴記者。
“在自己的樂學公園里就能見到書本當中的猛禽,其實我是特別開心的,而且經常惦念著它們,總想過來看看它們是否有了寶寶,或者是捕到了什么新的獵物。因為它的出現,也就意味著食物鏈是完整的,周邊的生態非常好,所以它才會選擇安家在這里?!贝迲延杞忉尩?。
2025年首批“樂學公園”將如春筍破土,公園綠地的昆蟲旅館、社區墻角的雨水花園成為新課堂;2026年60個升級版“樂學公園”構建15分鐘研學圈;至2027年,豐臺全區實現自然教育場景全域覆蓋。
崔懷予的媽媽告訴記者,“樂學公園建得非常好,我們家長和孩子都很喜歡。因為它在學校旁邊,也讓學生們成了公園的主人,他們自身就有了歸屬感。公園的一草一木,一點變化都牽動著孩子們的心。作為家長來說,希望每個孩子身邊都能有這樣一片綠地,作為自己的活動樂園。”
據了解,2025年計劃建成不少于30處樂學公園,2026年累計不少于60處,2027年逐步實現自然教育戶外教室全覆蓋。還將構建“百園百教師”的教育體系,培育500名持證自然教育師。
學校主推 家長配合 孩子們的生活更豐富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的觀鳥小組包含各個年齡段的孩子,生物老師張屹美也是十二中觀鳥指導老師。
她手中的鳥類調查記錄表記錄下每一次調查所獲。記者在現場感受到,每平方厘米的巢材選擇,都是百萬年進化的答卷。
“觀鳥小組是我們學校的一個興趣小組。平時在課堂內通過多種方式為同學們普及鳥類知識,周末的時候也會帶領大家開展野外觀察。” 張屹美介紹說。張美屹認為,與紅隼為鄰可遇而不可求,既然它們選擇以這里為家,我們也要好好保護這里的生態環境,不僅為居民,也為這些會飛的鄰居提供樂園。
“孩子學習的自主性非常重要,孩子會做題,未必代表他的求知欲很強。遇到了困難,想辦法去解決困難,進而獲得的知識才是學習的良方。學習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反而成為知識扎根腦海中的必要過程。這就是學校開展探索式學習的目的和意義?!笔行iL管杰介紹。
學校的這番心思也得到了家長的支持,“觀鳥其實是挺花費時間的孩子喜歡,我也很支持他,這相當于學習當中一種放松的狀態。特別是遇到不認識的鳥類,他也會變得非常興奮,這種狀態是積極求知的良性循環。尤其是在發現新的物種或者是遇到難題的時候,他會想辦法去解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贝迲延杓议L給記者解釋道。
就在記者采訪時,“嘰嘰嘰,喳喳喳”十幾只喜鵲和灰喜鵲在樹梢上發出警覺的叫聲,察覺到鳥類們的異樣行為,崔懷予引導同學們關注上空情況“同學們注意,空中可能有猛禽!”果不其然,一只雀鷹飛速掠過高空,這是繼紅隼后記錄到的第二種猛禽,北京市第十二中學觀鳥小組的小組長崔懷予正帶領著隊員又完成了一次拍攝。
記者離開莊怡公園時,觀鳥小組又在空中發現了一只新的猛禽,他們的觀察還在繼續。當城市學會以謙卑姿態與自然對話,每個屋檐下都能生長出文明的希望。在豐臺這個尋常小區,人類與紅隼共同書寫的“家”的故事,正為都市生態革命提供著最溫暖的啟示。
來源:豐臺區融媒體,微豐向(原新豐臺)整理,轉載請注來源;文章內容僅為傳遞信息,文中內容和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目的僅在于為大家的思考和研究提供資料,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政策依據。
若信息有誤,請以官方為準;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有突發事件在微博上@新豐臺網 就有可能上頭條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