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長假一向是香港市民出游的熱門日子,自2023年年初深港通關開始,北上消費成風,由于復活節在內地并非公眾假期,主要以港人離境為主,加上港人到海外旅游,令消費力進一步外流。過去兩年來,復活節長假期首3日港人出境人次節節攀升。
《星島頭條》整合2023年至今,復活節長假期首3日(以耶穌受難節前一日至受難節翌日)的離境人次。其中今年出境的港人總人次達184萬,較2023年同期增加約98.38%,接近翻倍。
根據入境處數字,2023至2025年,復活節長假首3日,香港居民出境總人次分別為約93萬、約168萬、約184萬;而凈流出(出境減入境)則分別為約25.5萬、82.3萬、85.1萬。
如只計算耶穌受難節翌日單日( 即假期第三日 ),2023年的入境人次已回升至多于出境人次,惟2024、25年離港消費潮有增無減,同期都錄得約9萬多人次的凈流出。2023年通關初期,復活節長假首3日香港居民的出境總人次,由約92.8萬,暴增至今年的184.2萬,幅度達98%。
香港本地餐飲生意跌30%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原本預計復活節本地餐飲業生意較平日跌25%,但實際情況比預期更差,料整體跌幅近30%。若與去年復活節市道相比,則可能會有輕微上升,指今年尤其多了年輕人外出,參加西九咖啡節和啟德小區嘉年華等大型活動,而晚上外出人數也明顯較去年多。
黃家和舉例指西九咖啡節參與人數眾多,認為可“更好地利用咁好嘅地方”,建議可在該處長期設立市集和夜市,搞旺夜經濟。
明日(21日)是復活節假期最后一天,黃家和認為若北上市民擔心人潮而提早回港,則會對本地餐廳晚市生意有幫助。他坦言現時本港食肆性價比不及內地,雖開通自由行城市,惟航班不足,認為日后可加開更多較長途的內地城市航班,吸引長途過夜客。
港人北上消費趨勢難改變
經濟學者李兆波指,現時北上方便,加上內地餐廳質素媲美香港,部分甚至更佳,且價錢平,直言“香港都無乜嘢可以做”。他舉例指日前帶內地教授同事到海港城吃飯,結賬時獲贈“8折卡”,建議其他餐廳可借鏡吸客,認為8折吸引力不小,能縮窄與內地餐廳的差價。
至于大趨勢,李兆波指人民幣在中美貿易戰期間轉弱,港元兌人民幣一度低見105元,認為除非人民幣轉強才會有轉機,否則港人北上趨勢難以改變,餐飲零售只能捱打,他相信人民幣變強在未來一兩年內難以發生。他解釋,當香港經濟很好,港人不介意留港消費,因為免得北上舟居勞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