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里一個常被忽略的事兒 —— 烏克蘭的坦克部隊。西方媒體總盯著俄軍坦克被摧毀的消息,但美國《19FortyFive》的分析說,打了三年,烏軍坦克損失其實更嚴重,全靠西方 “輸血” 才勉強撐住。
先看戰前家底:2022 年沖突爆發前,烏軍手頭有 800 到 900 輛坦克,大多是蘇聯時期的 T-64,還有些 T-72、少量 T-80 和自研的 T-84,封存的備用戰車也有好幾百輛,放歐洲也算得上是坦克 “大戶” 了。但三年打下來,損失有多大呢?
數據有點 “羅生門”:荷蘭 Oryx 統計烏軍損失了超 1135 輛坦克(損毀或被俘),俄方說實際數字更高。甭管具體多少,有一點很明確:烏軍損失的坦克早就超過戰前總數了。要是沒西方幫忙,這會兒估計都快沒坦克可用了。
好在西方援烏成了 “及時雨”:波蘭直接送了 220 多輛 T-72,歐洲 “豹式聯盟” 承諾給 270 輛豹 1、167 輛豹 2 改進型,英國給了 12 輛 “挑戰者 2”,美國送了 31 輛 M1 坦克,澳大利亞還要再給 49 輛。除了送裝備,歐洲國家還幫忙維修受損坦克,這才讓烏軍裝甲部隊沒徹底散架。
俄軍咋對付這些坦克呢?無人機立了大功。FPV 自殺式無人機專打坦克頂部和側面的薄弱裝甲,“柳葉刀” 無人機更是性價比之王,便宜好使,比美國的 “彈簧刀” 還順手。反坦克導彈也沒閑著,俄軍 “短號” 導彈穿透能力強,連西方援烏的厚裝甲坦克都能打穿,加上攻擊直升機發射的 “旋風” 導彈,在庫爾斯克、扎波羅熱等地讓烏軍吃了不少苦頭。
烏軍自己也犯了戰術錯誤:2023 年反攻時,裝甲部隊硬沖俄軍布置好的雷區和防線,簡直是 “送人頭”;攻打庫爾斯克時,派精銳機械化師正面強攻,結果被俄軍反推,損失進一步擴大。這些冒進的打法,加速了坦克的消耗。
現在的問題是,烏軍靠西方軍援還能撐多久?
雖說烏克蘭自己的軍工還在咬牙生產,但家底早就打光了,北約盟友的庫存也不是無底洞。反觀俄羅斯,雖然損失也不小,但蘇聯留下的海量儲備和本土軍工產能,暫時還能扛得住。有專家說,再這么耗下去,烏軍的人力和裝備短缺會越來越嚴重,除非盡快和談或者西方直接介入,不然想在戰場上翻盤很難。
說白了,這場仗打到現在,拼的就是后勤和耐力。烏軍坦克部隊能撐到今天,全靠西方 “輸血”,但長期消耗戰面前,誰先 “失血過多”,可能才是決定戰局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