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1937年,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攻占北平,挑起淞滬會戰,荼毒中華兒女,華夏大地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同年9月,八路軍在平型關狙擊日軍,殲敵千余人,打擊了對方的囂張氣焰,打破了日軍所謂的不敗神話。
在這場戰役中,八路軍繳獲大量戰利品,因人手不足,拜托老鄉幫忙,耗時兩天兩夜才運送完畢。
那么平型關大捷是怎么取得的,八路軍又繳獲了多少物資呢?
平型關阻擊戰
1937年7月7日,日軍蓄意制造沖突,從而掀起了全面抗日的浪潮。
此后,日本攻占了北京、天津,又在上海制造爭端,后向西攻占了山西大同及附近的幾個區域。
彼時的日寇妄想將中國蠶食,甚至放出三個月征服中國的狂言。
同年9月21日,日本第21旅團長率兵向平型關逼近,企圖攻破這道防線,與其他日軍部隊在太原附近會合。
而據守在平型關的,就是八路軍115師。
為了守住平型關,115師領導先后三次來到這里勘察地形,想在日軍到來之前布置好戰術。
第一次爬上平型關口的北側觀察地形地勢,規劃可以排兵布陣的關鍵位置。
第二次陸續去了老爺廟和喬溝,細分可部署伏擊戰術的地方。
第三次確定了各部隊的伏擊點以及各層各級指揮部的具體位置。
與此同時,日本人已經趁夜色襲擊了位于平型關附近的國民黨部隊,將對方打得連連潰敗。
面對如此不利形勢,115師肩上的壓力很大。
為了不暴露行軍目標,115師選擇了從小路迂回。
但是當天大雨傾盆,路面十分泥濘,影響了行軍速度。
到了深夜,氣溫驟降,渾身濕透的戰士們強忍著砭人肌骨的涼意,等待日軍進入包圍圈。
在9月23日這天,作為先頭部隊的楊成武部根據情報,判斷出日軍即將進犯平型關,于是上報指揮部。
接到命令,楊成武部特意放走了裝備精良的日軍先頭部隊,又成功攔下了后方的日軍。
24日,楊成武部日夜兼程趕往指定地點腰站時,發現了小股日軍。
隊伍還沒來得及休整,馬上與敵人展開激烈交火,并順利殲敵。
不過此時的日軍占領了腰站的優勢地形。
到25日,又有一股日軍到達腰站,八路軍在人數上陷入被動。
獨立團一營兵分三路,以三個點沖擊日軍。
只聽一聲令下,子彈如疾風驟雨般掃射,手榴彈的聲音陸續炸響,八路軍戰士們又換上刺刀與敵人近身拼殺。
面對我軍的猛烈攻勢,日軍只是一味防御,雖有人數上的優勢,但氣勢已落下風。
經過數小時廝殺,我軍殲滅300余名日軍,還將日寇趕出50多里,成功守住了腰站。
平型關大捷
腰站的戰斗剛剛開始,早埋伏在喬溝的八路軍也等到了目標。
大概有100多輛汽車、200多輛輜重車緩慢靠近喬溝,進入了八路軍的伏擊圈。
命令下達,子彈、手榴彈和迫擊炮一齊朝日軍而去。
在此處,八路軍685團、686團、687團共同負責阻擊敵人。
除686團外,另外兩支部隊并不在優勢地形上。
為了盡快消滅敵人,685團全體戰士直接換上白刃,與敵人硬碰硬。
其中,二營五連長曾賢生率先沖在前面,一個人就消滅了十幾個敵人。
戰斗陷入膠著后,曾賢生的力氣消耗殆盡。
眼看著越來越多的日寇逼來,他咬緊牙關沖向敵人,拉開了最后一枚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
等日軍發現無法突破我軍的包圍圈時,又企圖轉移陣地,朝老爺廟靠近。
老爺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制高點,也是686團的戰術區域。
看到日軍向這邊移動,3營迅速朝老爺廟進發,阻止日軍占領此地。
不過在3營趕到老爺廟前,已經有小股日軍率先到達此地。
在戰斗期間,3營損傷慘重,其中9連只剩了十幾個人,營長也在敵人密集的掃射下身負重傷。
不久后,687團2營接到命令抵達老爺廟,與3營共同作戰。
此時日軍也意識到了老爺廟的重要性,反撲異常兇猛。
基本結束戰斗的685團也奉命前來支援。
在三方的配合下,日軍如甕中之鱉,再也無法逃出包圍圈,我軍取得了平型關大捷的完全勝利。
在這場戰役中,八路軍共殲敵一千余人,繳獲汽車60多輛,炮彈2000余發,步槍300余支,機關槍20余挺,此外還有很多大衣、糧草、馬匹和彈藥。
由于此次戰利品數量繁多,所以拜托了當地上百名村民協助運輸,前前后后共用了兩天兩夜才完成任務。
平型關大捷后,全國上下一片歡呼,此戰不但打出了中國軍隊的氣勢,更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
參考資料:
《血戰平型關:不容爭辯的“首戰大捷”》共產黨員網
《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人民周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