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從隱隱作痛到致命危機,黃金救治時間可能只有1小時!
整理:Moon
臨近 傍晚,王大爺胸口隱隱作痛, 他并 未重視,只以為是勞累所致。 半夜 ,疼痛 卻 愈發劇烈,像被重錘猛擊 , 家屬發現后緊急送他就醫。 雖 全力搶救 , 但 王大爺還是 在凌晨因急性心肌梗死 遺憾離世 ......
這樣的悲劇每天都在各地上演,我們如何預防這樣的悲劇?我們能否更快速、更準確地識別致命性胸痛?
急診胸痛患者的精準分診一直是臨床實踐中的重大挑戰。據統計,因胸痛就診的患者中僅有5%-20%最終確診為急性冠脈綜合征(ACS),而傳統基于連續6-12小時肌鈣蛋白監測的診斷流程,不僅導致大量低危患者不必要的急診滯留,更可能延誤真正高危患者的黃金救治時間。
在2025年美國心臟病學會(ACC)年會上,來自挪威的Kenji Inoue教授及其團隊聚焦于此為我們帶來了一項意義重大的研究[1]。研究通過多中心協作,在多個亞洲國家的急癥護理醫院開展,重點探討高敏肌鈣蛋白(hs-cTn)0/1小時算法在亞洲不同地域和醫療環境下對胸痛患者評估的有效性。旨在探索更精準、高效的胸痛診斷方法,為患者爭取最佳救治時機。
讓我們一起看看會議現場的精彩解讀!
hs-cTn0/1小時算法“水土不服”?
亞洲展開新驗證
2015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在《非ST段抬高型ACS管理指南》中突破性地提出hs-cTn 0/1小時檢測方案(以下統稱0/1小時算法),通過接診時(0h)和1小時后(1h)兩次檢測hs-cTn濃度,將測量結果與臨床信息相結合,可在急性胸痛發生1小時內安全有效地排除非ST段急性心肌梗死(NSTEMI)[2]。
盡管0/1小時算法在歐洲人群驗證中表現優異,但其在亞洲人群的適用性始終存疑。Inoue教授指出:“此算法缺乏來自亞洲國家的數據,亞洲人群的冠心病表型、肌鈣蛋白基線水平與西方存在顯著差異,直接套用歐洲標準可能導致誤判。”
一直以來,亞洲指南并不推薦0/1小時算法[3-6],在亞洲國家,大多數疑似ACS的患者在2、3甚至6小時后仍連續測試hs-cTn進行評估,這不僅更耗時,而且與ESC 0/1小時算法相比安全性更低[7]。
為此,Inoue教授團隊牽頭開展了一項前瞻性、階梯式、整群隨機試驗——DROP-Asian ACS研究,意在評估快速hs-cTn 0/1小時算法對亞洲急診科(ED)存在胸痛癥狀疑似NSTEMI患者進行分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情突襲:研究遇重大挑戰
此項DROP-Asian ACS研究覆蓋5個亞洲國家的12家急癥護理醫院,計劃在2021年至2024年間納入4,260名患者,所有醫院均采用常規治療,每1.5個月隨機選擇一個醫院集群開始應用0/1小時算法。
常規治療組根據亞洲現行指南,在急診就診時檢測hs-cTnT,并在2-3小時后復查;0/1小時算法組則根據就診時和1小時內hs-cTnT的濃度及變化進行患者分類,比較其在接受傳統診療模式(對照組)與0/1小時算法(干預組)的臨床效果。
主要終點:30天主要不良心臟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或計劃外血運重建)。
次要終點:急診滯留時間、出院率及醫療成本。
然而,計劃總是跟隨著變化,研究啟動不久,新冠病毒(SARS-CoV-2)疫情在亞洲多國爆發,導致部分研究中心(如日本千葉、泰國清邁醫院和中國臺北市立醫院)的招募進度嚴重滯后。截至2022年9月,研究僅入組2,124例患者,遠低于預期。面對這一突發情況,Kenji Inoue教授團隊迅速調整策略:
增設非隨機中心:新增馬來西亞國家心臟研究所作為第11個集群,以彌補招募缺口。
延長研究周期:將每階段的過渡期從1.5個月延長至2.5個月,確保數據完整性。
優化統計效能:通過調整樣本量和分析模型,最終將統計效能從67%恢復至80%,滿足研究需求。
三個層面驗證:
hs-cTn0/1小時算法效果顯著
首先,在安全性驗證方面,研究數據令人驚喜。與傳統診療模式相比,采用0/1小時算法的患者組30天主要不良心臟事件(MACE)發生率顯著降低,從5.6%降至4.2%,絕對降幅達1.4%。更關鍵的是,其單側95%置信區間上限為-0.3%,完全滿足預先設定的1.5%非劣效性界值(P<0.001),這一結果充分證明了該算法在亞洲人群中的安全性優勢。
其次,在急診流程優化方面,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實施0/1小時算法后,患者的急診出院率從41%大幅提升至59.1%(P<0.001),同時中位滯留時間縮短了4.5小時。這一發現對長期面臨急診過度擁擠問題的亞洲醫院具有重大實踐意義。
Kenji Inoue教授指出:“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近60%的低危患者避免不必要的住院觀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該算法展現出的精準分診能力。在921例被判定為低風險的患者中,僅有3例在30天內發生MACE事件,發生率低至0.33%。這一數據說明算法的陰性預測值高達99.7%,為臨床醫生提供了可靠的決策依據。
同時,Kenji Inoue教授表明:“不能忽視研究也存在一些難以避免的局限性,一方面,研究雖然證明了0/1小時算法的安全性,但樣本量還不足以證明它在效果上顯著優于傳統方法;另一方面,研究并未對30天后的結果進行評估;此外,部分亞洲國家缺乏完善的醫療成本評估系統,可能引發選擇偏倚;再者,慢性透析患者被排除在研究范圍之外,研究結果的普適性可能受到影響。”
從研究到生命的拯救
對于無數像王大爺這樣遭受著致命胸痛威脅的患者而言,早一秒識別風險、快一步獲得干預,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這項研究為hs-cTnT 0/1小時算法精準分診胸痛患者提供了重要循證依據。hs-cTnT 0/1小時算法不僅能夠顯著提高急診分診效率(出院率提升至59.1%),更重要的是確保了極高的安全性(陰性預測值達99.7%),這一突破性進展為優化急診資源配置、改善患者預后帶來了新的希望。
盡管存在樣本量限制和特殊人群適用性等局限性,但研究結果已經充分展現了該算法在亞洲多元醫療環境中的臨床價值。正如Kenji Inoue教授最后強調的:“我們的目標不是追求完美的研究數據,而是建立切實可行的臨床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Inoue K, Chieh JTW, Yeh LC, Chiang SJ, Phrommintikul A, Suwanasom P, Kasim S, Ahmad B, Idrose AM, Salleh FM, Oyamada S, Hirano Y, Ouchi S, Terakura M, Yokoyama N, Kozuma K, Nanasato M, Higuchi R, Yumoto K, Fukuzawa T, Shimada I, Giannitsis E, Twerenbold R, Minamino T. An international, stepped wedge, cluster-randomized trial investigating the 0/1-h algorithm in suspecte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Asia: the rational of the DROP-Asian ACS study. Trials. 2022 Dec 7;23(1):986. doi: 10.1186/s13063-022-06907-4. Erratum in: Trials. 2023 May 17;24(1):335. doi: 10.1186/s13063-023-07342-9. PMID: 36476401; PMCID: PMC9727900.
[2].Roffi M, Patrono C, Collet JP, et al. 2015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out Persistent ST-segment Elevation. Rev Esp Cardiol (Engl Ed). 2015;68(12):1125. doi:10.1016/j.rec.2015.10.009.
[3]. ROFFI M, PATRONO C, COLLET J P, et al. 2015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out persistent ST-segment elevation: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out Persistent ST-Segment Elev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J/O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6, 37(3): 267-315.
[4]Nguyen HN, Fujiyoshi A, Abbott RD, Miura K.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Asian countries. Circ J. 2013;77(12):2851–2859. doi: 10.1253/circj.CJ-13-1292.
[5].Bueno H, Rossello X, Pocock S, Van de Werf F, Chin CT, Danchin N, et al. Regional variations in hospital management and post-discharg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Clin Res Cardiol. 2018;107(9):836–844. doi: 10.1007/s00392-018-1254-y.
[6].Bueno H, Rossello X, Pocock SJ, Van de Werf F, Chin CT, Danchin N, et al. In-hospital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rates and post-discharge mortality risk in 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J Am Coll Cardiol. 2019;74(11):1454–1461. doi: 10.1016/j.jacc.2019.06.068.
[7].Badertscher P, Boeddinghaus J, Twerenbold R, Nestelberger T, Wildi K, Wussler D, et al. Direct comparison of the 0/1h and 0/3h algorithms for early rule-ou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irculation. 2018;137(23):2536–2538.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4260.
責任編輯:銀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