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新能源汽車市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5.5%,市場占有率達到40.9%,顯示出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青睞。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繁榮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但隨之而來的消費者權益問題不容忽視。從承諾不兌現、虛假宣傳到維修難、售后無門,這些問題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制約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在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背后,一系列涉及消費者權益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變成產業“成長的煩惱”。
(曝料郵箱:Rcaijing@163.com 新聞熱線:010-56793767)
圖據第三方投訴平臺
廠家承諾成空談,消費者權益受損
某第三方投訴平臺發布的3月汽車投訴熱點顯示,大量零跑車主反映零跑汽車對新老車型OTA區別對待,新車OTA升級免費老車型卻要收費,且更新不同步,引發消費者不滿;大量深藍車主投訴深藍G318短期內大幅降價,導致老車主權益受損。
據媒體報道,近期多位新能源車主反映,購車時商家的承諾往往在車輛交付后不久便成為一紙空文。北京陳先生3個月前購買的某品牌新能源汽車,在提車時銷售人員信誓旦旦地保證“半年內不會迭代”,然而,新車到手不久,該品牌便推出了續航增加100公里、價格卻便宜2萬元的新款車型,導致陳先生的車輛二手估值大幅下跌,已跌破購入價的50%。
類似的遭遇并不罕見。據此前未來網報道,比亞迪旗下方程豹品牌首款車型“豹5”上市僅半年驟降5萬元,引發車主強烈不滿。據車主反映,購車時4S店及方程豹汽車總經理熊甜波曾承諾“不打價格戰”,短期內降價行為被戲稱為“豹降”。杭州車主鄭先生去年盲訂頂配版后,提車僅兩月即遭遇降價,質疑官方違背保價承諾。方程豹客服回應稱此次調價為品牌周年慶戰略,旨在通過價格優化提升市場滲透率,并強調權益調整縮小了實際差價。然而第三方投訴平臺數據顯示,2024年7月該車型投訴量環比激增百倍,達372例,位列汽車投訴榜首位。
更讓消費者不滿的是,一些車企在車輛交付后,通過軟件更新增設付費項目。據媒體報道,杭州的方先生發現,自己的新能源車在OTA升級后,方向盤加熱功能需要付費訂閱,而購車時銷售人員曾承諾“全功能預埋硬件,后續免費開通”。重慶的李女士也遇到類似情況,車輛升級后,原本承諾的“終身不限流量”變成了“每月免費流量僅限1GB”。
無獨有偶,據未來網近期報道,長城哈弗H6國潮版(2021年款)因拒不兌現“終身免費FOTA升級”承諾,引發車主集體投訴。車主吳先生反映,購車時廠家宣傳明確標注“整車終身免費FOTA升級”,但自車輛上市以來,該車型從未進行過任何升級,導致車機系統卡頓、導航定位偏差等問題頻發,嚴重影響駕駛體驗。據介紹,其2022年6月購入的哈弗H6國潮版至今未收到任何升級推送,而其他車型已多次更新。車主們通過社交媒體聯合維權,并向國家12315平臺及市場監管部門提交投訴,要求廠家履行承諾并優化車機系統。
針對廠家拒不履行承諾的情況,業內律師介紹,部分車企利用技術優勢設置“付費墻”,將硬件功能與軟件服務切割,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車企在銷售時應明確告知消費者車輛功能及解鎖成本,讓消費者能夠審慎作出消費決定。
過度宣傳智能駕駛:行車安全、法律風險并存
12315平臺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汽車軟件問題投訴舉報達3.5萬件,占新能源汽車投訴舉報總量的22.4%。其中,智能輔助系統失靈、中控黑屏、虛假宣傳自動駕駛功能等問題尤為突出。
記者梳理媒體報道發現,多位車主表示,一些新能源車企在宣傳時夸大智能駕駛功能,導致實際體驗與心理預期存在顯著落差。廣州的林女士在開啟“L3級自動駕駛”時,車輛未能識別施工路障,險些發生事故。車企卻以“輔助駕駛”為由推脫責任。江蘇的吳先生在使用NGP(智能導航輔助駕駛)時,車輛突然急剎,險些被后車追尾。車企回應稱,NGP只是智能輔助駕駛,需要駕駛員時刻關注路況。
今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與技術指南》,明確要求企業在宣傳智能網聯汽車駕駛自動化等級、系統能力等信息時,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夸大宣傳。對此,交警部門也發出提醒,當前車輛的自動駕駛、智能駕駛水平依然屬于“輔助駕駛”,駕駛員必須保持警惕,隨時準備接管車輛。
維修困難,售后無門:車主面臨多重困境
除了承諾不兌現和虛假宣傳,維修難、維修貴也是新能源車主面臨的突出問題。上海鄭先生的新能源車電池續航驟降30%,但車企檢測報告稱“電池正常衰減,未達更換標準”。更令他氣憤的是,檢測設備由車企提供,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公平性存疑。
全國人大代表、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鄒縣發電廠生產技術部精密診斷中心組長曹景芳調研發現,新能源車的維修技術要求高、維修信息資源匱乏,加上關鍵部件成本高、缺乏兼容性配件,導致維修成本居高不下。此外,一些保險公司在理賠時也存在諸多問題,復雜的理賠程序影響了賠付進度。
更讓消費者擔憂的是,部分新能源車企突然倒閉,導致車主售后無門。媒體報道顯示,廣東的劉女士購買的新能源車因車企破產,車門電子鎖故障無法啟動,4S店電話已成空號。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分享了自己購買的新能源車車企倒閉、售后保障無門的經歷。
有律師針對上述現象指出,新能源汽車更新迭代較快,零部件供應鏈不穩定、廠商規格不統一、第三方售后服務網絡不完善,一旦汽車廠商倒閉,車主想修車都買不到零部件。此外,新能源汽車搭載的智能操作系統和智能駕駛系統需要廠商后臺維護、升級,一旦廠商停止運營,車輛可能直接變成“板磚”。
業內呼吁:加強監管,完善售后體系
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種種亂象,業內專家和人大代表紛紛呼吁加強監管,完善售后服務體系。
業內人士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監管力度,規范車企的宣傳和銷售行為,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同時,應推動建立新能源汽車維修標準體系,提升維修服務能力水平。
2024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曹景芳提交了《關于提升新能源汽車售后保障的建議》,其中包括鼓勵職業學院和技術培訓中心開設相關課程,提升維修人員技能;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和配件供應商可以聯合建立公共配件供應平臺;支持汽車生產企業生產售后動力電池等內容。
近期,曹景芳向媒體透露稱,根據這份建議,交通運輸部正推動將“新能源汽車維修工”工種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并組織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維修標準體系,全面提升維修服務能力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