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成都市武侯區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025年4月18日,由中國社區衛生協會主辦、成都市武侯區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辦的“醫防融合模式下社區慢阻肺患者管理綜合能力提升培訓班”圓滿收關!9省20市60名基層醫療機構衛生人員歷經3天集中培訓,從國際指南到全科思維,從技術實操到情景演練,全面解鎖慢阻肺患者管理“標準化+精準化”新技能,為基層醫防融合注入強勁動能。
3天培訓亮點回顧
DAY1
破冰啟航·錨定方向
01
“政策領航,醫防融合路徑再升級”
李士雪會長: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落地,打通政策與實踐的“最后一公里”。
02
“基層咳喘中心建設,打造本土化管理樣板”
曾慶秋主任:以基層咳喘中心為軸心,構建篩查-干預-隨訪全鏈條服務網。
03
“指南定標,基層管理精準化再突破”
文富強教授:《GOLD2025》核心解讀,為分層診療提供科學標尺。
為基層管理定標。
DAY2
規范落地·思維升級
01
“呼吸慢病防治,織密社區健康防護網”
葉靜雪副主任:家庭-社區-醫院三級聯動,筑牢慢病管理防線。
02
“規范先行,健康服務標準化全覆蓋”
楊梅主任:細化隨訪、用藥、康復全流程,讓規范成為基層“行動手冊”。
03
“咳嗽診療破局,基層誤診率直降”
劉藺主任:指南解讀+鑒別診斷,直擊基層常見診療盲區。
04
“分層管理,有限資源撬動精準干預”
劉艷副主任醫師:以風險評估驅動個性化方案,讓基層管理更高效。
05
“全科思維,打通慢性咳嗽診療堵點”
陳涓智副主任醫師:多病因溯源+場景化教學,賦能基層全科破題能力。
DAY3
實戰檢驗·聚力收官
01
“預警前置,急性加重管理關口前移”
程德云教授:識別信號、規范急救,守住慢阻肺患者生命線。
《重視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識別與管理》,強調慢阻肺及其急性加重期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必須高度重視。慢阻肺的病程漫長,而急性加重期的出現往往意味著病情的急劇惡化,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和生命威脅。通過及時識別急性加重期的癥狀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患者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同時,加強預防工作也是減少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發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02
“技術賦能,精準檢測助力診斷革新”
周波副主任醫師:呼出氣一氧化氮檢測實操,讓基層診斷有據可依。
《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監測在全科臨床中的應用》,對FeNO的基本知識作了簡要概述,著重講述了FeNO檢測的臨床意義及FeNO檢測的注意事項。通過案例分析,深度剖析了FeNO測定值的臨床解讀。周波醫師的講解,顯示了FeNO監測在全科臨床中的應用前景廣闊,不僅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加精準的診斷依據,還可以指導我們制定更加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03
“藥師護航,用藥安全與療效雙提升”
何芳副主任藥師:從處方審核到患者教育,臨床藥師的角色再定義。
《臨床藥師在慢阻肺患者管理中的價值》,闡述了培養“臨床適用型”藥學人才,推動與家庭醫生團隊、咳喘規范化管理團隊等多學科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強調藥師工作定位要準確,既要協同開展健康教育,更要全力協助管理慢病患者。針對慢阻肺患者的用藥配置,對吸入制劑的作用功效、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內容給予了重點講解。充分發揮藥學門診的功效,在“干預”和“質量控制”方面嚴格把控,真正做到“以藥師之匙,守健康之門”。
04
情景演練:劉艷慢阻肺患者管理團隊以“李阿姨”視角案例展示全流程管理。
為深化對慢阻肺患者家庭醫生團隊服務管理模式的理解,中心呼吸慢病管理團隊現場進行了一場情景演練。演練從居民李阿姨的視角出發,模擬了她與家庭醫生團隊的互動場景。團隊展示了如何細致入微的關注李阿姨的健康狀況,從健康篩查到評估測試,從綜合干預到定期隨訪,從病情監測到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每一步都體現了專業與關懷。此次情景演練,為基層醫療機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提供了實踐經驗和啟示。
結業儀式·高光時刻
我們結業啦
本次培訓圓滿結業,不僅讓學員在慢阻肺患者規范化管理、全科診療思維等核心領域學有所獲,更搭建起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協同網絡——友誼在案例研討中生根,經驗在跨地域交流中共振,政策與技術通過‘玉林模式’向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滲透,為構建‘篩查-干預-轉診’長效協作機制注入強動能。?
編輯:王超群 校審:李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