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惡性腫瘤患者而言,合理的營養補充是對抗病魔、提升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的關鍵支撐。不過,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患者及家屬卻陷入了一些營養補充誤區。
誤區一:過度忌口
不少患者和家屬認為患癌后有諸多食物禁忌,比如“發物”會導致腫瘤復發,所以雞蛋、魚蝦、雞肉等要統統忌口。實際上,目前并沒有科學證據能證實所謂“發物”會加劇腫瘤病情。
腫瘤是一種消耗性疾病,患者身體需要大量蛋白質、熱量等營養來維持免疫功能、修復受損組織。優質蛋白質食物如瘦肉、魚類、蛋類、奶制品等,恰恰是身體必需的營養物質,過度忌口只會讓患者營養不良,身體愈發虛弱,反而不利于癌癥的治療與康復。
誤區二:迷信保健品
市場上各類保健品打著“抗癌”“增強免疫力”的旗號,讓患者及家屬趨之若鶩,像一些昂貴的靈芝孢子粉、蟲草制劑等,備受追捧。但保健品大多沒有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驗證抗癌功效,所以不能替代正規的營養補充。患者花費大量金錢在保健品上,卻可能忽略了日常飲食營養搭配的重要性。
食物才是營養的天然寶庫,均衡膳食能提供全面且充足的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僅依賴保健品,營養成分單一,無法滿足身體復雜多元的需求。
誤區三:忽視腸內營養
有些患者一提營養補充就想到靜脈輸營養液,覺得這最有效,但他們往往忽視了腸內營養。人體的腸道是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還有免疫調節功能,只要腸道功能正常,經口進食、鼻飼等腸內營養就應該是補充營養的首選。
腸內營養能維持腸道黏膜完整,防止菌群失調、降低感染風險。長期只靠靜脈營養,腸道功能會退化,引發腹瀉、腹脹等并發癥,不利于患者身體恢復。
誤區四:營養補充時機不當
部分患者在放化療后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時,便停止進食,想等癥狀緩解后再補充營養。殊不知此時身體正處于高代謝、高消耗狀態,急需營養支持,哪怕只能少量多次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湯、軟面條,也比完全不進食要好。
及時補充營養,能減輕放化療對身體損傷的副作用,增強身體耐受性,保障后續治療順利推進。
惡性腫瘤患者走出這些營養補充誤區,依據個體病情、身體狀況制定科學的營養方案,才能提高戰勝病魔的勝算。
說明:文字原創,圖片由AI生成。
作者:吳雅婷
編輯:郝學婧 李碩然
審核:姜峰 李雅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