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乳業品牌 “認養一頭牛” 投放的線下廣告引發輿論風波,廣告內容被指嘲諷打工人,相關話題在社交媒體上持續發酵,引發廣泛關注。
涉事廣告/圖據媒體報道
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發帖稱,在杭州、上海等地的地鐵站以及小區電梯內,注意到 “認養一頭牛” 投放的廣告。其中,地鐵站廣告寫著“COWS 直聘,找工作,直接跟老板哞!”;杭州某小區電梯內的廣告則是“跳槽吧!奶牛,聽說你們場曬不到太陽?”這一系列廣告一經曝光,迅速引發網友熱議,部分網友認為此類廣告是對打工人的嘲諷,將打工人比作被“招聘”“跳槽”的奶牛,讓人感覺不適。還有網友指出,廣告中的“COWS 直聘” 字樣及整體設計風格高度模仿BOSS直聘,若未獲授權,可能存在侵權行為。
創意營銷還是價值觀失守?
4月17日,“認養一頭牛” 品牌有關負責人就此次輿論事件回應媒體稱,“這是近期的一系列廣告,因為奶牛是需要照顧和提供情緒價值的,這則廣告的創意是通過招聘奶牛,表達我們對奶牛的重視,像招聘人才一樣。同時,也能傳達出我們牧場的環境好。” 但對于廣告是否涉嫌嘲諷打工人以及涉BOSS直聘品牌相關質疑,認養一頭牛方面回應媒體稱,是在廣告畫面上致敬了BOSS直聘的設計元素,并取得了BOSS直聘品牌方面的許可。此外,認養一頭牛方面表示,暫不考慮撤掉廣告。
事實上,這不是“認養一頭牛”首次因營銷行為引發爭議。該品牌自成立以來,靠“認養”故事成功出圈,通過獨特的營銷模式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但其模糊的“認養”概念卻不斷引發質疑。
爭議營銷背后的商業密碼
2020年4月,“認養一頭牛”公司發布“養牛人招募計劃”,聲稱啟動第一期招募活動,面向奶卡會員發起征集。然而,該活動雖打著“認養一頭奶牛”的名號,卻被曝出實際是讓消費者成為產品的分銷員,消費者需通過分享產品鏈接來賺取傭金返利。這種模式引發了諸多爭議,不少人認為其與最初宣傳的“認養奶牛”概念大相徑庭。
2022年,有媒體記者詢問關于實名認養的問題時,該公司客服人員表示,“認養一頭牛”只是品牌名,并向記者推薦了公司的“云牧場”認養奶牛小游戲,但明確表示該游戲并非實名認養。公司方面也曾回應稱,認養一頭牛結合云養牛小游戲、AR 小游戲、智能體驗館等數智化手段,增加用戶和品牌間的互動,還會邀請部分種子用戶和 KOL 等進行牧場溯源和命名小牛等活動儀式。
同年7月,中國證監會官方網站信息顯示,認養一頭牛A股IPO上市申請已獲受理,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2023年1月,中國證監會給出反饋意見,要求認養一頭牛補充披露包括奶源穩定性風險、業務模式是否涉及傳銷或者非法集資、大額營銷推廣費的合理性、對賭協議是否解除、生產涉及的環保問題等多方面信息。彼時,認養一頭牛回應稱,公司與合作方、參與人之間均系以真實的商品交易為前提,不存在“發展下級”、收取“入門費”“層級計酬”等《禁止傳銷條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于新型傳銷活動風險預警提示》所認定的傳銷行為。
2024年2月6日,認養一頭牛保薦人撤銷保薦,公司IPO終止。隨著此次廣告爭議事件,其過往的爭議點也再次被公眾提及,不少消費者開始重新審視該品牌的經營模式與營銷策略。
記者聯系了“認養一頭牛”品牌所屬認養一頭牛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發送了相關問題,截至發稿前認養一頭牛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給出回應。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廣告爭議事件,不僅反映出 “認養一頭牛” 在廣告創意和品牌傳播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也讓其過往飽受爭議的“認養”模式再次成為焦點。未來,“認養一頭牛” 如何應對輿論壓力,調整營銷策略,重塑品牌形象,值得持續關注。同時,這一事件也為其他企業敲響警鐘,在追求創意和流量的同時,需充分考慮消費者的感受和市場的接受度,確保營銷活動合法合規、積極正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