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行業天然具備“越老越香”的發展屬性,深厚的歷史傳承更是中藥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縱觀當前躋身國內前十的中藥企業,如片仔癀、云南白藥等,無一不是具有百年積淀的老字號品牌。
相比之下,同樣擁有百年歷史底蘊的達仁堂,在品牌建設上卻略顯滯后,尚未充分激活自身的歷史優勢。
2022年,中新藥業才正式更名為達仁堂,姍姍開啟品牌重塑之路。
達仁堂是由“樂家老鋪”正宗后裔樂達仁先生于1914年在天津創辦,與北京同仁堂(前身即樂家老鋪)同宗同源。
然而,或許正是由于品牌重塑啟動過晚,達仁堂旗下產品與品牌之間的協同效應尚未充分釋放。以核心產品速效救心丸為例,其在醫藥界的知名度甚至遠超于達仁堂品牌本身。
為了彌補品牌影響力短板,公司近年來持續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銷售費用率也是連年攀升。
到2024年,達仁堂銷售費用已飆升至20億元,銷售費用率高達27.37%,遠超同仁堂、云南白藥等中藥老字號。
盡管公司試圖用高額的銷售投入撬動業績增長,但從實際表現來看,這場品牌突圍戰似乎并未取得預期成效。
數據顯示,2024年達仁堂實現營收73.07億元,同比下降11.14%,凈利潤達到22.2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25.94%。
不過,熟悉公司業務的朋友可能知道,達仁堂這一利潤增長,主要是因為轉讓天津史克部分股權,獲得了14.5億元投資收益。
若剔除非經常性損益,達仁堂2024年扣非凈利潤僅為7.46億元,同比下降21.62%,出現了近五年來首次負增長。
業績的下滑,似乎預示著公司的發展活力正在消退,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答案是否定的。
量價齊升,成長動力不竭
關于達仁堂成長性的爭議,其核心主要集中在公司業績下滑的問題上。
對此,達仁堂在年報作出解釋,2024年業績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公司將全資子公司天津中新醫藥的全部股權,劃轉至控股股東旗下的津藥太平醫藥,自此其業務營收不再納入合并報表。
值得注意的是,達仁堂長期由商業與工業雙輪驅動,二者在營收占比上近乎平分秋色,而此次剝離的天津中新醫藥正屬于商業板塊。
因此,這一調整并非簡單的業績減法,而是戰略層面的深度重構:
一是,達仁堂有效解決了與控股股東的同業競爭問題;
二是,剝離毛利率較低的商業板塊后,達仁堂得以將資源集中于醫藥工業業務,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集中力量辦大事。
那么在未來,達仁堂又將如何在醫藥工業主業實現成長性突破呢?
答案或許就藏在公司的核心單品——速效救心丸中。
作為公司業績的“定海神針”,2024年速效救心丸的銷量高達5677.96萬盒,超過其他主要產品的銷量總和,直接貢獻了公司工業業務近半的營收與利潤。
甚至可以說,速效救心丸的市場需求,將直接決定公司業績的發展走勢。
而從未來的增長邏輯來看,這款明星產品正同時具備“量”與“價”的雙重增長潛力。
第一,在銷量層面。
近年來,我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在逐步增加。
一方面,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作為心血管疾病高發群體的老年人口基數持續擴大。
另一方面,當代年輕人因高熱量飲食、久坐少動、高壓工作等不良生活習慣,使得心血管疾病發病呈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
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數據,2022年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已高達3.3億人。
如此龐大的患病人群,讓心血管疾病成為我國城鄉居民的“健康頭號殺手”,在農村、城市死因中占比分別高達48.98%和47.35%,形勢十分嚴峻。
在這種背景下,速效救心丸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它不僅是心臟病患者的常用藥物,更是發病時的急救“利器”。
據統計,速效救心丸能在3-5分鐘內迅速緩解心絞痛癥狀,關鍵時刻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風險。基于此,其銷量在未來的增長具備較高的確定性。
第二,在價格層面。
作為國家機密配方的獨家產品,速效救心丸具有不可復制性。
過去五年,盡管速效救心丸是醫院的重點采購藥品,在胸痛中心的覆蓋率已經達到了81%,但它仍實現了10%-20%的漲價。
隨著品牌價值的持續提升,并且憑借其在急救場景中多年積累的良好口碑與廣泛認可,未來速效救心丸的提價空間依然可觀。
由此可見,速效救心丸具有市場需求的有力托底與產品稀缺屬性的堅實支撐,公司有望憑借這一大單品實業績的進一步增長。
毛利率領跑,盈利能力躍升
近年來,公司毛利率和凈利率整體均呈上揚態勢。
其中,凈利率受投資收益影響波動較大,僅在2024年便實現近20個百分點的躍升;相較而言,毛利率從2020年的39.01%穩步攀升至2024年的48.18%,或許更能真實反映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3-2024年,中藥材市場價格大幅上漲,行業內眾多企業陷入成本困境。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公司憑借精細化的降本增效策略,不僅穩住了醫藥工業業務的毛利率基本盤,更在2024年實現2.9個百分點的逆勢增長。
這一成績充分彰顯了公司在成本管控與核心業務運營方面的卓越能力,有效抵御了原料價格波動帶來的沖擊。
資金筑基,底氣十足
2025年4月16日,達仁堂發布公告,擬轉讓天津史克剩余12%股權,引發熱議。
作為達仁堂的“利潤奶牛”,天津史克僅在2023年就為其貢獻了2.45億元的投資收益,占當年凈利潤的25%。
因此,盡管此次股權轉讓存在35%的價格溢價,單從長期收益角度考量,這筆交易依舊并不劃算。
然而,隨著國內放開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加上雙方合作協議到期,此次股權調整已成為了不可避免的現實。
不過好在,此次股權交易將為達仁堂注入充足的資金流。
截至2024年,達仁堂的貨幣資金已達29.44億元,若完成此次股權轉讓,預計將獲得約15.4億元當期投資收益,保守估計公司的貨幣資金總額將突破35億元。
充足的資金儲備,可為達仁堂未來的并購與業務拓展提供更廣闊的操作空間。
結語
自2022年完成公司更名后,達仁堂便開啟了系統性的業務調整進程。
雖然在剝離商業板塊、轉讓優質資產后引發了短期的業績波動,但這正是企業聚焦中藥工業、實現轉型的必經之路。
當下,在充足的資金儲備與盈利能力提升的雙重支撐下,借力社會老齡化機遇,達仁堂有望實現業績的長期穩健增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