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部就重建完整稀土供應鏈作出估算(資料圖)
財聯社4月20日電,美國能源部估算,重建完整稀土供應鏈需10年、3000億美元投入,而現有庫存僅能維持軍工生產18個月。
即便啟動深海采礦(如太平洋多金屬結核計劃),從勘探到量產也需至少5年,且面臨國際法與環保爭議。
延伸閱讀
近日,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在內的媒體與智庫,對中國前不久宣布的對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會給美國造成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其中,CNN認為這是中國對美國擁有絕對優勢的一個領域。而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則認為美國沒有任何辦法應對,只能干瞪眼。
CNN在報道中稱,中方的這一舉動可謂是對美國使出的一個“絕招”,因為被管制的稀土資源不僅與美國從F-35戰斗機到攻擊核潛艇的武器制造密切相關,而且全世界超9成的稀土加工,都在中國進行。
“數十年來,美國和其他國家都依賴中國供應這些加工后的稀土資源。中國的稀土資源產量占全世界的61%,但在加工階段中國的產量占到了世界的92%”,CNN引用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稱。
一位美國稀土企業的老板對CNN表示,對于更難獲得,且更難加工的重稀土資源,中國的產能占比更高。
“(所以)與關稅不同,特朗普政府在此事上沒有什么反擊的余地”,CNN寫道,“中國擁有一張很強力的牌可打”。
圖為CNN報道截圖
CNN在報道中提到美方已經出臺發展稀土全產業鏈的政策,并且在扶持一些企業,但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這家美國知名智庫,卻直接潑了一盆冷水,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即便自己開發稀土,也難以替代中國。
根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對該報告的介紹,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得出這一觀點的原因是,一方面美國目前并沒有任何能分離重稀土的產線,另一方面建立這樣的產能不僅需要很長時間和持續大量的投資,而且即便美國能建好這樣的產線,也根本不足夠實現稀土的自給自足,產能遠比不上中國。
美媒報道稱美國難以實現稀土的自給自足
“發展(稀土)開采和加工產能需要長時間的努力,這意味著美國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都將處在不利地位”,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報告寫道。
而即便特朗普政府目前還在打格陵蘭島以及烏克蘭稀土資源的主意,但從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報告,以及先前其他美國媒體的報道來看,這兩個地方資源的商業價值和開采難度,本身還問題重重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