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以下簡稱“民法學研究會”)現(xiàn)有正式成員二百余人,其中理事29人。民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由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院長金可可教授擔任,副會長由上海社科院法學所徐瀾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彭誠信教授、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朱曉喆教授、復旦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李世剛教授擔任。
2024年,民法學研究會堅持政治引領,堅定理想信念,圍繞《民法典》開展工作,在全國的民法理論與實務界樹立了“上海品牌”。
一、主要學術活動
1.2024年4月12日下午,“民法典合同編通則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116會議室順利舉辦。本次會議由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上海市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主辦。研究會副會長彭誠信、朱曉喆出席會議并致辭。
2.2024年4月18日,“民法典背景下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法律適用研討會”在同濟大學法學院隆重舉行。來自司法界、律師界、建設工程行業(yè)領域、學術界的40余名代表以及多名同濟大學和其他院校的學生參加了研討會,共同對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法律適用的焦點問題展開深入交流研討。本次研討會由上海市法學會投資與建設法治研究小組、上海市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上海市楊浦區(qū)人民法院和上海仲裁協(xié)會建設工程與房地產業(yè)務研究委員會主辦,同濟大學法學院工程法研究中心承辦。上海市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院長金可可教授作總結發(fā)言。
二、主要學術成果
(一)課題研究
1.葉名怡(理事):“夫妻財產協(xié)議類型化研究”,202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2.劉穎(成員):“數(shù)字時代算法消費者的公私協(xié)同保護體系研究”,202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3.劉駿(成員):“關聯(lián)性擔保統(tǒng)合研究”,202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4.李瀟洋(成員):“金融交易領域穿透式審判的規(guī)范基礎及邊界研究”,202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5.汪倪杰(成員):“《民法典》安全保障義務規(guī)則適用中的疑難問題研究”,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
6.李姍萍(成員):“身份協(xié)議的類型及法律適用研究”,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
7.方斯遠(成員):“民事訴訟視野下事實問題與法律問題的區(qū)分研究”,2024年度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
(二)發(fā)表論文(僅列舉CSSCI來源期刊)
2024年,民法學研究會理事、成員在論文發(fā)表上取得豐碩成果。26位理事、成員發(fā)表了共計42篇CSSCI刊物以上的論文。其中,法學CSSCI刊物27篇,擴展版10篇,一般CSSCI刊物5篇。
1.彭誠信(副會長)
(1)《領域法學視野下的數(shù)字法問題》,載《政法論壇》2024年第1期。
(2)《我國死者個人信息權利保護的私法構造》,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4年第4期。
(3)《公共數(shù)據(jù)資產質押的理論澄清與規(guī)范構造》,載《法學雜志》2024年5期。
(4)《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民法學知識創(chuàng)造》,載《開放時代》2024年1期。
2.徐瀾波(副會長)
(1)《對標CPTPP協(xié)定:中國跨境服務貿易制度的審視與革新》,載《學海》2024年第5期。
(2)《論經濟法中國家治理國民經濟的手段》,載《法學評論》2024年第2期。
3.朱曉喆(副會長)
(1)《證券服務機構部分連帶責任的理論基礎與效果展開》,載《南大法學》2024年第5期。
(2)《中國民法典評注:理論基礎與愿景使命》,載《交大法學》2024年第4期。
4.高富平(理事)
《可信數(shù)據(jù)流通制度論》,載《交大法學》2024年5期。
5.楊代雄(理事)
《法律行為的內在正義與外在正義》,載《中國社會科學》2024年5期。
6.李鳳章(理事)
《契約化賦權:我國土地使用權建構的制度邏輯》,載《東方法學》2024年第5期。
7.莊加園(理事)
(1)《應收賬款轉讓的功能主義擔保內核》,載《中外法學》2024年第6期。
(2)《動產抵押的順位設定》,載《中國法律評論》2024年第1期。
(3)《附著物擔保權沖突之解決方案》,載《南大法學》2024年第1期。
8.葉名怡(理事)
(1)《正確理解日常家事代理制度》,載《法治研究》2024年第3期。
(2)《戀愛期間財產給與的定性及處理》,載《東方法學》2024年第2期。
(3)《中國物權變動模式的實然與應然》,載《中國法律評論》2024年第1期。
9.王康(理事)
(1)《論重大疾病婚前告知義務規(guī)則的類推適用》,載《現(xiàn)代法學》2024年第3期。
(2)《論人類生殖系基因組編輯的私法規(guī)制》,載《法律科學》2024年第5期。
(3)《論婚生與非婚生子女類別區(qū)分制度之揚棄》,載《法學》2024年第12期。
10.李建星(副秘書長)
(1)《清償型以物抵債法效果的教義學構造》,載《法學》2024年第12期。
11.孫維飛(成員)
(1)《〈民法典〉第1165條第1款(過錯責任一般規(guī)定)評注》,載《法學家》2024年第4期。
(2)《遺贈、婚外同居與公序良俗》,載《交大法學》2024年第1期。
12.趙文杰(成員)
《〈民法典〉第122條評注》,載《交大法學》2024年第4期。
13.俞彥韜(成員)
(1)《債權人代位權的類型化構造》,載《法學研究》2024年第2期。
(2)《不實告知誤導締約場景下的合同解消》,載《清華法學》2024年第3期。
14.劉駿(成員)
《商事留置權的“祛魅”》,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4年第6期。
15.李運楊(成員)
《論作為處分行為的抵押合同》,載《清華法學》2024年第2期。
16.李鼎(成員)
《解釋論視角下過失相抵和減損規(guī)則的區(qū)分與統(tǒng)合》,載《清華法學》2024年第6期。
17.吳逸寧(成員)
《格式條款合意變更路徑的規(guī)范構造》,載《政治與法律》2024年第12期。
18.李宇(成員)
《〈民法典〉中共同擔保人分擔責任之規(guī)范體系》,載《法商研究》2024年第4期。
19.劉穎(成員)
(1)《邁向數(shù)字時代的消費者法》,載《社會科學》2024年第7期。
(2)《數(shù)字經濟中黑暗模式的法律規(guī)制》,載《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24年第5期。
20.陳吉棟(成員)
《公私交融的人工智能法》,載《東方法學》2024年第2期。
21.李貝(成員)
《中國繼承法中的扶養(yǎng)考量》,載《中外法學》2024年第5期。
22.馬強(成員)
《貨幣返還請求權規(guī)則的重構》,載《法學研究》2024年第2期。
23.李瀟洋(成員)
《合同訂立中的第三人責任》,載《法學家》2024年第3期。
24.汪倪杰(成員)
(1)《論聲音權益的法律性質與保護路徑》,載《法學》2024年第10期。
(2)《論幫助侵權的類型化及其歸責要件》,載《法學家》2024年第3期。
(3)《〈民法典〉視域下監(jiān)護人責任的解釋論重構》,載《法治研究》2024年第3期。
25.孟大淇(成員)
《新〈公司法〉視域下董事利用人工智能決策的挑戰(zhàn)與應對》,載《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6期。
26.李姍萍(成員)
《論收養(yǎng)關系的解除及其法律后果》,載《法治研究》2024年第3期。
(三)出版學術專著
1.彭誠信(副會長)、史曉宇:《數(shù)據(jù)確權的理論基礎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
2.彭誠信(副會長)、劉海安主編:《個人信息保護法》,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4年版。
3.彭誠信(副會長)主編:《是私事,也是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
3.朱曉喆(副會長):《民法典總則編·訴訟時效、期間計算評注(第188條—第204條)》,北京大學出版社2024年版。
4.朱曉喆(副會長)主編:《民法典人格權編·一般規(guī)定評注(第989條—第1001條)》,北京大學出版社2024年版。
5.朱曉喆(副會長)主編:《元照民商法律手冊》(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24年版。
6.楊代雄(理事):《民法總論習題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24年版。
7.班天可(成員):《日本新民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
8.汪倪杰(成員):《歷史、比較視野下的合同附隨義務研究》,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
三、人才培養(yǎng)
1.李運楊獲得2024年“佟柔民商法發(fā)展基金青年優(yōu)秀研究成果獎”。
2.李運楊、劉駿、李瀟洋、劉穎入選上海青年法學法律人才庫。
四、黨建工作
2024年,民法學研究會不斷加強黨建引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
五、社會服務
民法學研究會理事、成員參與公開講座多場。其中,復旦大學法學院復旦民商經濟法沙龍、復旦·建緯法律實務講壇、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崇法講壇”取得了較大的社會反響。
六、自身建設
民法學研究會著重加強了會長辦公會和秘書處建設,發(fā)揮會長辦公會的主導作用和秘書處的協(xié)調溝通作用,凝聚研究會合力,加強自身建設與上海青年法學法律人才推薦事宜。研究會自身建設的開展,有助于加強法學人才培養(yǎng),建立優(yōu)秀人才發(fā)現(xiàn)、使用機制;構建研究會運轉暢通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確保研究會各項工作規(guī)范、高效、有序開展。
(來源:上海市法學會、東方法學)
《法學年鑒》專題統(tǒng)籌:秦前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