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驅車行駛在烏茲別克斯坦北境的公路上時,與你相伴的除了戈壁荒灘,還有道路兩旁的白色田埂。
但還不容你疑惑,為何亞洲大陸炎熱的腹地還能有積雪的存在,車輛濺起的鹽粒就會率先向你作出解釋——原來,與戈壁灘雜間交錯的,竟然是成片成片的鹽田。
要知道,這片如今荒無人煙的土地,就在幾十年前,還是一片被冠以“海洋”之名的大型內陸湖。
可任誰都不曾想到,時光都不易刻劃的“史跡”,卻被人類親手雕琢。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直到這場災難,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人定勝天真能勝嗎
蘇聯雖然已經不復存在,但這個紅色巨人卻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震撼。
斯普特尼克1號人造衛星(人類歷史上第一顆衛星)、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西伯利亞大鐵路、卡拉庫姆運河(世界第二長運河)……
這些“世紀工程”,無不在向我們訴說著這個國家的強大,也無不展現著人類意志的力量。
只是,在每一個成功的工程身后,都有著龐大的農業群體為其頑強支撐,蘇聯自然也不例外。
20世紀50年代,赫魯曉夫發起了“處女地運動”,準備在中亞搞起“將沙漠變糧倉”的浩大工程。
當時的咸海,足有6.8萬平方公里,與中國寧夏面積相當,而這片碩大的內陸湖,也確實不負“海”的美名,單是年產4萬噸的魚獲,就能養活沿岸的5萬漁民。
阿姆河與錫爾河兩條中亞“母親河”也都匯入咸海,在河流流經的地方,中亞的先民在此安家置業,文化得以發展,文明就此延續。
這樣的環境,可謂就是為了發展農業而生的,也因此,咸海素有“中亞明珠”的美譽。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蘇聯將聯盟農業的重擔交付給了哈薩克和烏茲別克兩個加盟共和國。
作為咸海的擁有者,兩國的人民帶著讓蘇聯“吃上自產口糧”、“穿上自種棉花”的樸素愿望,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墾植拓荒運動。
或許是源于世界第一大國的家國情懷,蘇聯人在發展農業的時候,也是盡可能地往大了去做。
有了這樣的思想指導,再結合烏茲別克的棉花種植傳統。
兩相配合之下,蘇聯農業部就做出了“用棉花創外匯、持續加大種植出口”的決定。既然要擴大種植面積,自然也就需要更多的水源。
于是在原有兩條河流的基礎之上,蘇聯政府又在土庫曼開鑿了卡拉庫姆運河,這條運河全長14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以灌溉為目的的運河。
按說土庫曼的棉花種植優勢是遠遠比不過烏茲別克的,而且大部分國土都是荒漠,這就注定了在這里發展農業是不會有結果的。
可也許是阿什哈巴德前些年經歷了毀滅性的大地震,聯盟就難免對土庫曼多投入了一些關懷,建設運河,也有為其災后恢復的考量。
但不管怎么說,卡拉庫姆運河的橫空出世,確實堪稱一大創舉,土庫曼的人民迎來了農業的春天,擴大種植面積的愿望也得以實現。
但殊不知,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當代價交付的時刻終于到來,沒有人能逃過這場命運的“雪崩”……
我們已經無能為力
卡拉庫姆運河就像一條橫穿沙漠的“水龍”,馱著阿姆河水跨越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邊。可惜這條“水龍”并沒有經過觀音菩薩的點化,因此在一路的艱難險阻中漏洞百出。
畢竟是跨越沙漠,有一定的損耗在所難免,可300公里就能漏掉快一半水的恐怖消耗還是震驚了蘇聯政府。
其實,在修運河之前,蘇聯政府中就分出了修與不修兩方陣營。
環保工作者和學者一致認為,這會給引水河流乃至咸海都帶來嚴重的生態災難,但水利工作者和經濟專家則堅信運河對中亞國家、尤其是土庫曼的經濟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如今這么大的工程,甚至已經初見成效,巨額的沉默成本不能說扔就扔,倘若此刻停手,只會更加得不償失。
就在這樣的咬牙硬撐中,1954年開工的運河工程一直干到了80年代,后期工程甚至直接聯通了里海。
可就在運河繼續著自己邊奔跑邊吐血的馬拉松之時,烏茲別克和和薩克的拓荒運動可沒有停下腳步。
棉花這種干癟的作物,雖然看上去和水毫不沾邊,但實際上,說它是經濟作物界的“夸父”都不為過。
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大,阿姆河和錫爾河90%的水都被迫改道,灌入了“無底”的棉田,兩條主河的水量因此減少,斷流現象也頻頻發生。
同時,中亞諸國粗放的用水觀念和奢侈的手筆,更是令人“大開眼界”。
土庫曼斯坦的人均需水量每年都要六千多立方,直接把自己干到了世界第一。
烏茲別克境內的水渠長達18萬公里,卻只有五千多公里做了防滲漏處理,甚至都不用人民去浪費,每一條水道就是天然的滴漏。
可笑的是,中亞人均水占有量能達到2807立方,比國際缺水標準的1000立方高出近三倍,卻活生生把自己玩成了“水貧困戶”。
而蘇聯政府針對這種情況,也不是無動于衷,配套的水庫建設和一系列儲水工程接二連三地被制定了出來。
怎奈,隨著美蘇軍備競賽的開啟,蘇聯政府后期的精力全部集中在了重工方面,許多民生工程就此擱置,努列克水電站延期14年,羅貢水庫更是拖到蘇聯解體都沒建完。
然后,已經這么慘的中亞,甚至還被全球變暖波及到了,隨著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中亞的水位線在持續降低……
1991年,隨著蘇聯的解體,原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成為主權國家。中亞分出來了5個獨立共和國,“咸?!本统闪藷o人問津之地。
占據咸海的哈薩克和烏茲別克為了自身利益,并沒有采取減少用水的措施,反而上演了一出兄弟鬩墻的戲碼。
共同擁有其實就意味著誰都沒有,源于“看對方賺錢比自己虧錢都難受”的樸素心理,兩國的水資源競爭逐漸加劇,圍繞咸海的各種問題更加無人過問。
而遠離咸海的塔吉克和吉爾吉斯也加入了這場爭奪戰,兩國占據水源上游優勢地位,不斷謀劃水庫和水電站的建設,而這只是再度加劇了咸海危機。
可能從咸海的視角來看,反正都沒人重視自己了,那索性就趕緊毀滅吧,畢竟這幾十年的涸澤而漁真是榨干到一滴都不剩了。
從蘇聯解體開始,短短十年間,咸海的面積直接就奔著腰斬去了。進入新世紀后,更是逐年干涸,到2014年,曾經的“中亞明珠”,竟然只剩下了兩片小湖,真正十不存一。
或許沿岸國家在爭奪中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也曾想做出努力去改變什么,可人力固然大有所為,人力也終究會有盡時……
卻給別人做了嫁衣
就在咸海干涸形成的鹽田戈壁中,哈薩克和烏茲別克的農民時常會為了搶奪水渠而大打出手,這樣的水資源沖突在兩國的邊境線上不斷上演。
而就是這樣簡單的民間沖突,卻為有意介入中亞事務的國家打開了大門,一個新的抓手正在緩緩形成,這場水資源爭奪戰,也還遠遠沒有結束。
美國前國務卿克里斯托弗很早就指出:“環境對美國國家利益具有深遠影響。例如,水資源問題導致的地域沖突,將促使美國介入其中,并實施干預,以維護美國國家利益。”
一方面,中亞諸國在越演越烈的水資源競爭中早已疲憊不堪。
另一方面,日益嚴峻的環境危機也造成了土地鹽堿化、鹽塵暴、旱災等問題,而發達國家的先進節水技術與治理經驗恰好能夠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就在這樣的“兩廂情愿”中,中亞各國積極參與美國北約主導的“和平伙伴關系計劃”,同時,世界銀行、歐盟和歐安會等組織的經濟援助也紛至沓來。
本來,俄羅斯也一直密切關注著自己“后花園”的情況,也通過“水外交”從這里換取了不少的能源資源,這也是讓美國迫不及待插手中亞的重要原因。
可直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從主動介入轉為被動卷入,這些人才愕然發現:
環境問題,從來都不是一國或幾國的事兒,從地球村打通的那一刻起,生活在藍星上的所有人類,就形成了一個命運共同體,他們也將共同承擔起守護這顆星球的責任。
連年加深的鹽堿化,使附近水源的重金屬含量不斷增加,貧血、氣管炎、腎病、肝疾統統成了常見病。
尤其是癌癥的發病率,在15年間激增3000%,咸海附近一度成為了世界嬰兒死亡率最高的地區。
而疾病和貧困,更是一度成為了宗教極端主義和恐怖組織滋長的溫床,成為了區域安全和各國利益的重大威脅。
最為慘烈的,還是依賴咸海生存的各種的生物,200多種動植物種群不斷消失,咸海特有的魚種更是直接絕跡。
2022年,烏茲別克斯坦當局試圖廢除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國的獨立地位,此舉瞬間引發當地民眾的強烈抗議。
在持續的社會壓力下,烏茲別克斯坦政府最終作出妥協,不僅保留該地區的自治權,還公開承諾將加大力度治理咸海流域的生態環境。
烏茲別克斯坦最高議會立法院今天決定取消有關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地區法律地位的所有修正案
其實我們都清楚,烏茲別克政府的這張空頭支票,可能根本沒有落地的那一天,只是,世代以咸海漁業為生的卡拉卡爾帕克人只能選擇相信他們的政府……
參考文獻
[1]《Salt Duststorms of Central Asia Since1960s》[J]Orlovsky·N、Orlovsky·L、YANG You-lin、LU Qi、XIAO Hong-lang
[2]《我愛烏茲別克斯坦:探尋咸海環保之旅》[M]夢野
[3]《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咸海流域實例分析》[M]楊立信
[4]《咸海變遷——危機和現狀》[J]楊恕、孫凌霄、何婧、李春蘭、于洋
[5]《中亞水資源博弈的外交視角》[D]高永超
[6]《水資源與中亞地區安全》[J]馮懷信
[7]《前蘇聯時期中亞地區的水資源管理問題》[J]張靜、劉磊
[8]《歐盟介入中亞水外交的目的、路徑與挑戰》[J]邢偉
[9]《歐盟對中亞地區水治理的介入性分析》[J]李志斐
[10]《脆弱的綠洲與消逝的咸海——中亞生態形勢與潛在環境危機》[J]許濤
[11]《歐盟的水外交:以中亞為例》[J]邢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