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醫保購藥安全提醒:消費者購藥時請掃碼驗碼,防范“回流藥”風險;使用后建議銷毀藥盒追溯碼,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國家醫保局介紹,追溯碼是藥品的唯一身份標識,消費者購藥時應確保藥品包裝上有完整可識別的追溯碼,拒絕購買無碼或追溯碼被損毀的藥品。
藥品追溯碼被譽為藥品的“電子身份證”,通常由一系列數字、字母和(或)符號組成,標識在藥品包裝盒的顯著位置,是每盒藥品在生產出廠時就被賦予的唯一身份標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藥品追溯碼已接入88.9萬家定點醫藥機構,占這類機構總數的95.6%。2026年起,無追溯碼藥品將全面退出市場。
追溯碼是用來守護藥品安全的,即消費者通過掃碼可以判斷藥品的合法性、安全性。然而,某些不法分子(即藥販子)卻回收藥盒,將通過醫保報銷渠道獲取的藥品轉手裝入回收來的藥盒里,重新進入市場銷售,這等于回收藥盒的追溯碼變成了“回流藥”追溯碼,為其證明身份。而“回流藥”存在安全隱患。
也就是說,不法分子通過“回流藥”套取醫保基金的同時,也可能把假藥、過期藥、錯藥重新賣給消費者,給用藥安全帶來巨大隱患。所以,我國在依法打擊“回流藥”騙保犯罪的同時,也通過提醒消費者購藥時掃碼驗碼——避免買到“回流藥”,還建議使用后銷毀藥盒追溯碼,防止藥盒追溯碼被非法利用。
希望每個消費者都能明白其中的邏輯和深意,即使用完醫保藥品后,只有撕毀藥盒上的追溯碼,才能避免這種藥盒流入不法分子手中,變成“回流藥”的“合法外衣”。只有每個人加入治理“回流藥”隊伍,才能防范“回流藥”上騙醫保基金下坑消費者。由此而言,撕毀藥盒追溯碼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因為“回流藥”一旦流入定點醫藥機構再銷售,誰都有可能買到和使用,就有可能使用假藥、過期藥、錯藥。所以,國家醫保局建議消費者撕毀空藥盒上的追溯碼,目的就是調動更多力量參與防范,盡力壓縮“回流藥”非法操作空間。每個消費者只有意識到撕毀藥盒追溯碼也是為自己,可形成有效治理力量。
當然,僅建議消費者撕毀藥盒追溯碼是不夠的。還應該通過普法教育,使參保人遠離藥販子;還應該對定點醫藥機構加強監管,使其無法成為“回流藥”銷贓地。進而言之,要對“收卡—醫保開藥—收藥—銷售給醫藥機構—購藥患者”這個黑色鏈條的每個環節都進行精準有效打擊,才有望讓“回流藥”消失。
就“藥盒追溯碼”而言,要從多個環節防止其流入不法分子手中。比如,大街上尤其是醫院周邊常有回收藥盒的現象,要順藤摸瓜鏟除“回流藥”鏈條。再如,各個醫院特別是住院部每天都會淘汰大量空藥盒,也要防止其流入不法分子手中。按說,醫院會銷毀藥盒杜絕非法利用,還應該對銷毀過程加強監管。
據悉,2024年4月,國家醫保局在全國范圍開展藥品追溯碼采集應用試點工作,并于2025年1月1日起全面推進“碼上”嚴監管,通過大數據和智能監管手段,查處了一批倒賣藥品、串換藥品等違法違規行為。但從最近央視曝光“醫保取現”、有關地方介入調查看,“回流藥”依然存在。這需要監管加碼。
未來,還應該從技術角度去研究探索對使用后藥盒追溯碼的監管問題。
◎為正義“說話”,為公平“代言”,若喜歡本賬號文章,請訂閱并批評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