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這廁所,成了國際笑話!
都來看看這熱搜!
去年11月,印度豪擲29億盧比(約合人民幣2.5億元),宣布要在全國“5天建成3.2萬個廁所”,誓要終結露天如廁的千年陋習。
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廁所革命”,卻因“印度速度”淪為國際笑柄——廁所修得比火箭快,質量卻比紙糊還脆。
網友辣評:“這哪是基建狂魔?分明是糊弄學大師!”
一、5天3.2萬廁所,數學天才都算懵了
莫迪一聲令下,印度施工方直接“開掛”:5天,3.2萬個廁所,平均每分鐘建4.4個,連中國網友都驚掉下巴:“這速度,印度人是不是偷偷學了量子力學?”
然而,光速建成的廁所很快暴露真容:
位置離譜:大片廁所建在荒郊野嶺,居民想用得上“跋山涉水”,網友吐槽:“這是給野狗修的?”
質量堪憂:墻體薄如紙板,下水管懸空,馬桶直接擺泥地上,網友戲稱“廁所模型”;
配套為零:沒水、沒排污系統,糞便堆積成山,臭氣熏天,村民直言:“不如野外干凈!”
印度衛生部數據更扎心:全國仍有5億人無固定廁所,新建的“速成廁所”中,超半數因無人維護淪為“擺設”。
二、千年陋習背后的血淚與荒誕
印度人為何寧肯野外“放飛自我”,也不愿用廁所?背后是文化、階級與安全的死結:
清潔廁所被視為最低種姓的“臟活”,高種姓拒絕觸碰,導致廁所無人維護;
部分村民認為“家里建廁所不潔”,野外排便才是“回歸自然”;
女性被迫凌晨結伴如廁,淪為性犯罪目標,印度一半強奸案發生在女性外出方便時。
印方曾試圖用“羞恥營銷”破局:拍廣告嘲諷露天排便者“用智能手機卻蹲鐵軌”,甚至鼓勵女性“拒嫁無廁家庭”。
結果?收效甚微,反被批“不尊重底層”。
三、從“基建狂魔”到“全球笑柄”
印度網友起初狂吹“印度速度”,甚至喊話中國“基建狂魔該換人”。
然而,廁所照片曝光后,畫風突變:
“這廁所還沒我家狗窩結實!”“政府修的不是廁所,是面子工程!”
韓國網友誤將中國公廁宣傳片當印度,驚呼“連鏡子都不敢照廁所”;歐美媒體調侃:“印度人上火星比修廁所容易”。
反觀中國“廁所革命”,農村旱廁改造成本雖高,卻配套排污系統、專人維護,真正實現“無害化”。
網友對比后感慨:“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印度輸在了細節。”
四、廁所修了十年,為何還是“一地雞毛”?
自2014年啟動“清潔印度”計劃,印政府已砸錢建了超1億個廁所,但露天如廁率仍高達15%。問題出在哪?
為沖政績瘋狂趕工,偷工減料成常態;
強行建廁卻不改變觀念,村民依舊“信仰”野外;
廁所建成即棄養,臟亂差反讓民眾更抗拒。
專家直言:“印度缺的不是廁所,而是從政府到民眾對衛生的敬畏。”
【結語】
一場“廁所革命”,照見一個國家的矛盾與掙扎:
一邊是光鮮的“印度速度”,一邊是千年的文化桎梏;
一邊是政客的宏大敘事,一邊是百姓的生存現實。
或許,印度真正需要的不是3.2萬個“速成廁所”,而是一場從觀念到制度的徹底革新。
畢竟,文明不是靠數字堆砌的奇跡,而是每個普通人能體面生活的權利。
互動:你覺得印度該如何破解“廁所困局”?歡迎評論區開腦洞~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