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銀行那些收不回來的貸款都去哪兒了?最近,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不良貸款轉讓業務數據,可謂是掀起了金融市場的驚濤駭浪 ,其中的個貸不良數據更是令人咋舌。
先來看一組震撼的數據:2025年一季度,批量個人業務成交規模達到了370.4億元,成交單數128單,同比分別增長760%、357% !如此迅猛的增長速度,仿佛是金融市場里突然闖入的“巨獸”,讓人措手不及。
個貸不良成交量為何會如此瘋狂地暴增?這背后其實隱藏著金融機構的諸多困境。一方面,金融機構個貸不良壓力巨大,2024年有銀行零售凈利潤占比大幅下滑至0.6% ,這意味著銀行在個人貸款業務上的盈利空間被嚴重壓縮,不良貸款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威脅著銀行的財務健康。另一方面,隨著個貸不良轉讓試點的不斷開展,金融機構逐漸掌握了成熟的批轉管理能力,開始學會向表外資產要利潤 ,試圖通過這種方式減輕自身的不良貸款負擔。再加上當前經濟環境下,個貸不良業務作為逆周期行業,被市場寄予厚望 ,眾多投資者認為在經濟波動中,這或許是一個能挖掘出價值的領域。
從資產類型結構來看,一季度個人消費貸款、信用卡透支、個人經營類貸款規模分別為268.2億元、51.9億元和50.1億元,占比分別為72.4%、14%和13.5% ,其中個人消費貸款占比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上升 。這表明個人消費貸款領域的不良問題日益突出,可能與人們的消費觀念、經濟形勢以及金融機構的信貸政策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從成交價格來看,個人經營貸、個人消費貸和信用卡透支不良資產的平均折扣率分別為6.8%、3.8%和4.4%,較2024年四季度分別下降0.9個、0.3個和0.6個百分點 ,價格的不斷下滑,究竟是市場回歸理性,還是另有隱情?
再把目光投向受讓方,一直以來,地方AMC在批量個人業務中占據著絕對主力的地位,但這個格局在2025年一季度被打破了。中國信達首次進入業務前十大活躍受讓方機構名單 ,這一消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投入平靜的湖面。中國信達可是不良資產領域的“巨擘”,它的入局必然會給個貸不良業務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2024年開始,中國信達就開始在個貸不良業務上發力,進行個人不良貸款業務系統建設項目招標,上線個人不良貸款業務系統 ,還以11億元高價競得微眾銀行2897戶“微業貸”不良資產包 。它的這些動作,不僅顯示出對個貸不良業務的野心,也預示著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
中國信達的入局,會給行業帶來哪些具體的影響呢?業內人士分析,由于規模效應,未來個貸不良資產包規??赡軙粩嘣龃?,這對于小規模投資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們可能會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被逐漸邊緣化。而且,中國信達的管理經營模式與金融機構不同,這可能會對不良處置的生態帶來重大改變 ,或許會推動行業朝著更加規范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但也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讓市場格局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個貸不良市場的風云變幻,不僅關乎金融機構的興衰,也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銀行低價甩賣不良資產,背后是金融風險的重新分配;信達等巨頭的入局,預示著行業的重新洗牌。未來,這個市場將走向何方?是會在巨頭的引領下逐漸規范,還是會在激烈的競爭中引發更多的風險?這一切都有待時間的檢驗。作為普通民眾,我們也應該密切關注這個市場的動態,因為它的任何變化,都可能在不經意間影響到我們的經濟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