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山看客
編輯|墨山看客
在中國的近代史中,有一段歷史相信老一輩都歷歷在目,那就是上世紀50年代中到70年代末的“上山下鄉”政策,這項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村百姓的文化水平和城市青年的思想階級,為中國未來發展提供了一大保障。
上山下鄉
那么,當年毛主席為何提出“上山下鄉”政策,這項政策給中國發展帶來了那些好處?
“上山下鄉”原因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開始重點發展工業和農業,大部分城里人都有工作,而農村卻勞動力短缺,于是毛主席就決定讓城市勞動力前往農村,“上山下鄉”政策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1955年1965年。
這十年間,第一階段下鄉青年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城市勞動力過剩問題和農村落后面貌以及邊疆和山區等地的經濟發展,這項決策不僅讓農村和偏遠地區有了新勞動力,也讓國家的壓力小很多。
而第一階段的上山下鄉是自愿申請的,整體來說人數規模較小,據統計十年期間,城市知青下鄉約為120萬人,這些人在下鄉期間學到了很多,他們也非常的開心。
上山下鄉
而第二階段的“上山下鄉”政策主要是為了緩解城市勞動力過剩的問題,1966年至1978年,這十幾年間,城市青年勞動力過剩。
首先就是1966年和1968年這三年間,高中生約有四百多萬人待業,沒有工作的他們整天無所事事,在街上溜達,時間長了肯定會積壓各種怨氣,為了避免事態進一步發生,毛主席決定讓這些上過高中的知識青年下鄉勞動,再一次進行“學習”。
所謂的“學習”,并不是知識課本中可以學到的,而是親身經歷,彼時的中國城市和農村可以說是“兩個世界”農村非常貧困,百姓只能靠種地來維持生活,而城市則不同,城市大部分都是工業為生為了讓這些高中生們再一次“學習”。
新中國工業建造
毛主席決定讓知識青年下鄉勞動,而除了讓這些知識青年學習農民勞動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可以讓很多的知識青年將學到的知識教給農村那些沒有學過知識的百姓和孩子。
要知道,當年農村貧窮落后孩子和家長基本上都沒有上過學,連幾個大字都不識得,為了新中國之后的發展,這些知識青年必須下鄉去幫助農村孩子上學,就這樣毛主席一聲令下,全國上下全部動員,廣泛宣傳上山下鄉光榮的海報。
當時各個單位、學校、街道、鄰里家庭都積極組織孩子們“上山下鄉”上到20歲下到15歲,這些孩子都積極的前往全國貧困地區和山區插隊。
圖片來源網絡
而當時安置知青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到建設兵團和國營農場等單位當一名農業工人,主要幫助地方區域農業發展,另一種情況則是到農村插隊落戶,當農民主要任務就是與農民同吃、同喝、同睡,幫助農民學習。
而這兩種情況有著天壤之別,當時農村非常貧窮,甚至有的吃不飽喝不暖,而兵團則不同,兵團情況要比農村好很多,所以當時去建設兵團是下鄉知青的首選,還有就是去國營農場當一名工人每月還有工資拿,而且吃國家的飯、享受國家福利用,我們現在的話講就是公務員生活基本有基本的保障。
上山下鄉
但想要進入建設兵團和國營農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大部分下山青年都被安插在西北、云南等偏僻落后的地區,現在有很多領導都是上山下鄉青年的一部分。
當時他們前往的地方大部分都是陜甘寧等地區,這里地處黃土高原無疑是上山下鄉青年中環境和生活條件比較苦的地方之一,原本這些青年是克服不了這些困難的,但隨著經歷過這一階段,不少青年都習慣了這樣的工作,甚至一些地區的下鄉青年學到了課本中學習不到的知識,例如種地修大壩等各種知識。
雖然這些課本中都會講到,但沒有親自經歷過的他們并不能深刻地體驗到農民工的辛苦,所以上山下鄉也可以幫助他們學習更多。
“上山下鄉”為農村建設奠定基礎
而在之后一批又一批的新青年下鄉勞動,他們為農村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上面也有說到城里青年下鄉,不僅是為了學習,還教村民識字將書中學到的東西都運用在了工作中,例如學習土地種植的學生,還可以幫助農民工種植糧食。
學建筑的青年可以幫助農村修建水渠,修建學校等基本工業,久而久之,下鄉青年與農村百姓成為了好朋友在這幾年時間里,他們將彼此視為自己的家人兄弟姐妹,共同為祖國發展建設奉獻力量。
上山下鄉勞動
而當時上山下鄉的青年并不知道自己要在農村呆多久,甚至有些青年還表示應該要一輩子扎在農村,當然一輩子扎根在農村是有人愿意的,但絕大部分在城市中生活習慣了的人并不愿意一輩子呆在農村。
而在1969年末中蘇關系惡化,蘇聯想與我國兵戎相見,為了壯大新中國的軍事力量,中央決定“全民征兵”,很快知識青年應征入伍,越來越多的知識青年離開了農村,但絕大部分還在農村繼續工作。
直到1977年國家做出重大改革,宣布恢復全國高考,得知這一消息的下鄉青年開始逐漸離開農村。
恢復高考
要知道,當時他們之所以上山下鄉,一方面是因為城市人群龐大,國家又暫停了高考制度,高中畢業的青年沒有下一步計劃,最終他們不得不選擇下鄉勞動,而國家恢復高考,也讓他們看到了新的希望。
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青年離開了農村,而城市的青年也不再下鄉勞動,而是選擇高考繼續擴展自己的閱歷,從多方面看,毛主席當年的上山下鄉政策讓更多的城市新青年體會到了農村生活的艱苦,也讓他們更加深刻的了解新中國面對的困難,這樣他們回到城市參加高考后可以更好地為國家未來做貢獻。
上山下鄉
毛主席曾說過一句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在毛主席看來,新青年是中國未來的希望,所以毛主席要堅決讓他們全面的了解中國,而在那段上山下鄉時期,約1600萬知識青年在農村揮灑汗水,為農村發展增添光彩,也為城市緩解的壓力,雖然他們在那段時期吃了很多苦,但學到的知識是無可替代的。
參考文獻:百科—上山下鄉、共產黨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