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公眾號,西風的羅盤,方能閱讀正文《一個大時代終結了,我們該如何自處?》
接著昨天放水的話題,很多讀者問我,你看,美國通過舉債的方式,給全世界當需求引擎這么多年。
落下什么好了么?沒有。今天的問題,都是這件事帶來的。
那為啥我們要通過第三張表擴張的方式,去拉動需求呢?
好,咱們今天來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看美國的經驗教訓。
回到最初,USB雇傭USA生產了很多商品,結果2%的USB擁有了80%的存款,98%的USA分到了20%的存款。
這也就意味著USA不足以買下與自己人口份額匹配的商品。
那么這個階段,唯一的辦法就是出口,只要有足夠的國家購買剩余商品,生產力就可以繼續擴張。
所以二戰初期,美國對全球,尤其是歐洲,都是貿易順差。
貿易順差的意思是說,美國握有大量的歐洲貨幣,我的商品給你了,你的商品還沒給我呢,你要給我打個借條。
貨幣就是借條。
那么接下來第二個問題來了,如果你的出口到了極限,大家都買不起了,各國打借條也買不起了,你的份額太大了,沒法再擴張了,怎么辦?
你看二戰結束的時候就是這樣,歐洲滿目瘡痍。
兄弟們沒錢了,那你的目光只能拉回來,誰能充當需求引擎?
只有美國國內的USA。
那他們沒錢怎么辦?很簡單,向未來借錢。美國向未來借錢,借的其實是USB的錢,給到USA,你去拉動消費吧。
事實上,你這么做,雙方都是滿意的,而你不這么做,雙方都是不滿意的。
為什么?
因為這就是現代貨幣的作用。
假如貨幣是金銀,能這么做么?不能。
崇禎也想借錢的,給那個姓李的什么A,結果他老丈人這個B,只出了幾百兩銀子,最后,人家姓李的A自己要,要了7000萬兩。
這就是金銀的問題,它的復制成本太高了。你不好借。
可如果換成紙幣,就很好借。
你管USB借錢,他很開心的,因為社會上流通的貨幣多了,他自己的核心城市,比如紐約,核心地段,比如曼哈頓,好房子,比如大師設計,層高多少,這個會漲呀。
這個比貨幣的上漲還要快,他自己是受益的。
他還有符合未來先進生產力方向領域里的好公司的股權,這個比貨幣的上漲也是要快的。
而且你借出去的錢,你購買美債,是有利息的呀,三贏,贏麻了。
那么USB當然是樂意的。
與此同時,USA也樂意,雖然他沒有三核的房產,沒有符合未來先進生產力方向領域里的好公司的股權,但他有便宜可占呀。
用劉備的話講,我打了這么多年螺絲,就不能享受享受?
USA和USB同時渴望的事情,是攔不住的,攔住,你就下去,換個愿意的來。
其實到這里為止,整件事都沒有毛病,很合理。
現代貨幣存在的價值就是為了促進生產力,而不是像傳統金銀那樣阻礙生產力。
但接下來,美國人接連做錯了三件事,很糟糕。
1、步子邁太大,扯著淡了。
你借錢沒毛病,但是要有節制。
雖然說一時借錢一時爽,一直借錢才能一直爽,但你也要克制自己的爽。
說到底呢,借錢只是個止疼片,你本質上還是要調結構。
落后的產能,要出清掉,不能說因為你向USA普遍發錢,導致他們什么都買。
買買買,把落后產能也買了一大堆,最后落后產能尾大不掉。
你就比如前段時間,我說美國的房地產市場就很荒唐。
爛房子,差城市差地段差房子,居然漲幅比三核還要高。
這就說明疫情期間,美國發錢太多,太泛濫,USA是沒腦子的,他兜里好容易有了錢,什么都亂買。
咱們前些年,也有過類似教訓。
在很多差城市差地段造了很多差房子。
有配套么?有工作么?有人住么?那能不爛尾么?
這些企業本不該存在,但社會需求因為舉債上升,導致他們誤以為天晴了,雨停了,自己又行了。
所以這就是第一個教訓,家長給孩子錢,要有節制。
否則誰知道他是不是嗑藥去了。
2、過程管理很重要。
這個錢按人頭發下去,怎么發的?發給誰了?他怎么用的?
這很重要。
但是很遺憾,美國一筆糊涂賬。
360歲的社保,1280美元的咖啡杯,一堆的屎山代碼,無人維護。
美國這樣沒有預算,沒有審核,沒有過程管理,或者說預算,審核,過程管理全都形同虛設。
幾十年下來,不出問題才怪。
這是給到全世界的一個大大的教訓。
3、最終目的很重要。
就像家長給孩子錢,是讓他買習題冊,不是讓他買游戲機的。
美國幾十年如一日的發錢,結果USA,也就是美國排名靠后的那60%的人口,平均教育水平連小學畢業都沒有。
這是達利歐自己說的,我可沒冤枉他們。
這就說明孩子拿了錢,全都打游戲去了。
所以USB們不再找USA生產,而是全球化布局,跑去東亞生產。
給你機會,你也不中用呀,你加減乘除都算不清,你知道要擰哪個螺絲?
你的考試等于是你東亞的同學們,幫你代筆的,你USA在打游戲呀。
到這個時間點,出大問題了,出根本性問題了。
回到幾十年前,美國第一次發債的時候,根本目的是什么?
是為了讓USB增值?還是為了讓USA爽?
都不是,正確的目的應該是保持美國的生產力。
但結果呢?
結果是你的錢沒有花在習題冊上,花在了游戲機上,美國的生產力,倒退了。
而與此同時,東亞倒是被你不斷發債制造的需求,培養出一個基礎教育超級發達,且全產業鏈的龐然大物。
這就是美國的故事,或者說,這不是故事,對他們而言,這是個玩游戲把自己玩脫了的杯具。
那天講時代落幕的五個話題時,很多讀者問我,怎么去理解咱們自己的A和B,即將面對的這個未來的新格局。
我們思考的那條中軸線應該是什么?
就是歷史的經驗呀。
上面這個美國的故事,我們都是看在眼里的,美國就是那個石頭,我們一直在摸他。
正因為我看明白了我們早已明白的這件事,所以我跟讀者們講過很多次。
我去年有個論斷,我說撐死了每人每天六塊錢,意思是大概率不到,意思是分群體,可能你這種收入的,就沒有。
這意思就是跟你講,你想躺,門都沒有。
不會讓你舒服的,老美給全球打的這個失敗的樣板的教訓太大了。
劑量一定是讓A能夠拉動消費,且保持不爽。
媽媽今晚給我帶了什么禮物呀?游戲機?想什么好事兒呢,就一本習題集。
獎勵你做題。
同時行業區分很明顯,一定是希望錢流入先進產能,而非落后產能。
所以我一直講,行業里面,該有前途的照樣有前途,該去產能的,繼續去。
擱在房地產市場上,這就是我講了好幾年向上置換的底層邏輯。
那么多讀者,天天問我非三核,我這些年,就只聊三核,就這點事兒。
你把底層邏輯看透了,有啥神奇的。
最后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這些需求,都是為了拉動咱們自己的生產力,針對國替去的。
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怎么確保這一點?就是不會讓A真的爽。A真的爽了,他就打游戲去了,他就刷不了題了。
那早晚便宜了別人的生產力。
你不行,有的是人行,總有別人家的孩子像祁同偉一樣,對著你家里的B,就像當年你對USB說的那句話:老師我太想進步了。
看懂這件事,你再回憶時代落幕的五個話題。
你就知道自己內部的A和B的邊界在哪里,什么是鼓勵的,什么是不鼓勵的,什么是潛在的機會,什么是未來的風險。
關注公眾號,西風的羅盤,方能閱讀正文《一個大時代終結了,我們該如何自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