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末,全國涉農貸款余額51.87萬億元,同比增長8.9%。各地金融機構聚焦春耕需求,從優化服務流程到創新金融產品,全力保障春耕春管順利推進。
眼下,遼寧各地進入春耕備耕關鍵時期。薛瑩是海城市耿莊鎮上知名的種植大戶,今年他計劃把水稻和玉米種植總面積擴展到4000畝。對于薛瑩這樣的種植大戶而言,常規的小額貸款難以滿足資金需求。了解情況后,當地農商行主動上門,為薛瑩制定貸款方案。
遼寧農商銀行海城耿莊支行行長 李興寶:我們實地調研完,會拿著他的土地合同,跟村里進行核實,核實他的種植規模。然后我們就會回去進行系統測算,授信金額是有多少,能不能滿足他的需求。
通過系統評估測算后,銀行為他發放了一筆170萬元的純信用貸款,從申請貸款到放款,只用了三天的時間。這筆資金讓薛瑩吃了一顆“定心丸”,對今年的收成也有了底氣。
海城市耿莊鎮薛家村村民 薛瑩:我現在還缺百分之三四十的貨,化肥、農藥、種子,這三四天把剩下的部分進完。不能耽誤春耕,順順利利把地種完整、種好。
據了解,當地金融機構推出的無抵押“金信種植貸”產品,最高授信額度可達300萬元,有效解決了當地農戶在春耕備耕階段的大額資金難題。
遼寧農商銀行海城支行副行長 孫忠旭:符合條件的農戶,最多三個工作日完成放款,打通了金融“最后一公里”。
創新金融產品 賦能智慧春耕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盤旋在田間地頭上空的農業無人機越來越多了。對此,金融機構也創新服務模式,推出科技味十足的“飛手貸”等產品,讓農戶更輕松地享受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
騰空、起飛,每秒飛行13.8米,1分鐘撒肥100斤,在江蘇南通通州的志友家庭農場,一架嶄新的無人植保機,正在麥田間來回穿梭,科技范兒十足。農場負責人告訴記者,無人植保機作業效率比人工提高幾十倍,既高效還節約環保,不少農戶都想購置,但資金卻成了大問題。
針對購買無人機的農戶,農業銀行基于飛行數據,推出高額度、低利率的“飛手貸”,全流程線上審批,從申請到放款最快只需要5分鐘,讓更多農戶在春耕備耕期間享受到科技便利。
江蘇南通通州區石港鎮家庭農場主 吳志友:機械現在都要錢,我們農資、人工費用,還有農產品不一定收上來馬上就賣掉,他們貸款幫我們解決好多問題。
記者了解到,如今智慧農業已成為春耕春種的新趨勢,針對這一新資金需求,金融機構專門出臺了創新的金融服務方案。
中國農業銀行鄉村振興金融部副總經理 孫立剛:今年以來,已投放春耕備耕貸款超過2000億元,資金主要投向了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保供、高標準農田建設、種業振興、農機裝備等重點領域。
“移動柜臺”跑田間 解春耕 “急難愁”
春耕資金需求有著“短、頻、急”的特點,在春耕一線,還有一些機構將“移動柜臺”搬到田間,開辟綠色通道,為春耕信貸審批按下“快進鍵”。
在河北邯鄲,傳統金融機構和合作金融科技公司合作,聘用熟悉當地情況的村民作為線下業務員,深入村莊院落、田間地頭,主動摸排農戶資金需求,讓金融服務精準觸達真正有需要的農戶。實現24小時在線服務,當天放款。
邯鄲市曲周縣農戶 曹維斌:比如說買化肥,雇農機、澆地,一時沒那么多錢,我算了一下,里外里還差五六萬塊錢。上午打電話,下午業務員就過來了,下款也挺快。
在四川省眉山,當地金融機構提前篩選農戶名單,對全縣363個村(社區)開展大走訪活動,掌握農戶備耕中的資金需求。仁壽縣方家鎮的這家專業合作社,今年春耕播種了260畝玉米。由于地處丘陵,需要用滴灌設備灌溉,但安裝費用讓剛成立的專業合作社犯了難。銀行在走訪中主動為合作社辦理了一筆120萬元的貸款。
仁壽農創勞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李詰:這筆貸款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如果沒有滴灌,我們一季玉米需要15個人,分6次澆水,每次要花6天,現在一個開關就能解決。
當地金融機構還成立“春耕服務專班”,為每一戶建立專屬的“一戶一策”服務臺賬。推出“惠集貸”“小額農貸”等多樣化信貸產品,確保資金能夠精準、快速地直達春耕生產一線。
仁壽農商銀行副行長 鄭浩楠:我行開展“送貸上門”服務,讓農戶足不出戶即可完成貸款申請和資金支取,支持范圍覆蓋了糧食種植、蔬菜生產、農資供應等多個領域。(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