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正式發布,該標準將于2026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該標準首次提出“因內短路發生熱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因此也被稱為 “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 。
圖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官方網站
記者注意到,與2020年版的國家標準相比,新國標的單體測試項目新增了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電池包或系統測試項目則修訂了熱擴散測試,并新增了底部撞擊測試。
其中,熱擴散測試旨在考查電池單體內短路導致熱失控后的安全防護能力。2020年版國標要求在著火、爆炸前5分鐘提供熱事件報警信號,而新國標直接修改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報警),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同時,新國標對測試方法增加了“內部加熱”,并進一步明確了待測電池溫度要求、上下電狀態以及整車測試條件。
新增的底部撞擊測試,主要考查電池底部受到撞擊后的防護能力。按照要求,電池包或系統在直徑30mm撞擊頭以150J能量撞擊后,不能出現泄漏、外殼破裂、起火或爆炸現象,并且要滿足絕緣電阻要求。
針對當下發展迅速的超快充技術,新國標也做出明確規定:當電池單體從 20% SOC(State of Charge?是指電池的實時電量狀態,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反映了當前電池容量與最大容量的比例)充電至80% SOC時,若總充電時間不超過15分鐘,那么在300次快充循環后進行外部短路測試,必須達到不起火、不爆炸的標準。
在執行時間方面,針對新申請型式批準的車型,新國標從2026年7月1日起開始執行;而已獲得型式批準的車型則從2027年7月1日起執行。
事實上,動力電池問題一直是新能源汽車起火風險的主要因素。新能源汽車發生火災,常常與動力電池相關,原因多為車輛發生劇烈碰撞損傷電池,以及電池過充過放、充電功率過大、電池質量導致的熱失控等。
例如,3月2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顯示,浙江豪情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和沃爾沃汽車銷售(上海)有限公司召回部分國產和進口沃爾沃汽車。究其原因,是部分車輛由于高壓動力電池的制造問題,電芯內部可能發生短路。在極端情況下,這可能導致電池模組熱失控,進而存在安全隱患。
但在實際案例中,因車輛碰撞而失控起火的案例也時有發生。如近期小米汽車被曝在高速公路碰撞失火致人員傷亡的悲劇,同樣也在多家新能源汽車品牌上發生過。相關事故的發生,也引發了公眾對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性的高度關注。
騰訊研究院聯合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騰訊微保、三星財險、律商聯訊風險信息發布的《2024 新能源車險發展報告》顯示,根據 2022 年1-11月新能源車起火事件報道統計,22.67%的車輛在充電過程中發生自燃,16%的車輛在行駛時發生自燃,38.67%的車輛在靜止停放時發生自燃,9.33%的車輛因碰撞引發起火,其他原因導致起火占比為13.33%。
新國標的起草單位涵蓋了寧德時代等動力電池企業、東風汽車集團等整車企業,以及第三方檢測機構和科研院所。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目前主流動力電池企業的技術儲備都能達到新國標的要求。”
2024年2月,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動車輛分技術委員會對36家整車和電池企業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已有78%的企業具備動力電池不起火、不爆炸的技術儲備,即便是電芯單體熱失控,也不會發生由熱擴散導致的動力電池起火和爆炸。
值得注意的是,新國標并不意味著未來新能源汽車不會失火爆炸。有能源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高速碰撞后會產生高溫,當溫度達到座椅、線纜等部件的燃點時,就會造成起火,電池也可能受到影響,甚至引發爆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