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的立場一向變來變去,游走于大國之間。但說實話,菲律賓并沒有土耳其那樣圓滑,能夠在美俄等國之間如魚得水。
一直以來,菲律賓就和美國走的比較近,不過,在杜特爾特上臺之后,形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菲律賓也不再執著于在南海上和中國鬧意見,暫時放棄爭議,主動發展中菲關系,讓菲律賓經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可以說,這是一種雙贏策略,同時也給菲律賓帶來了新的曙光。如果按照杜特爾特的思路繼續往下走,菲律賓的經濟肯定會更上一層樓。
不過,杜特爾特在任期結束之后,在2022年總統大選中奪取最終勝利的小馬科斯,并沒有按照杜特爾特的想法執行,甚至于可以說得上是背道而馳,用最快的速度向美國靠攏。
后續演變為杜特爾特家族和馬科斯家族之間的相互詆毀,直到杜特爾特直接被國際刑事法院直接帶走后,菲律賓國內局勢暗流涌動。
有人認為這就是小馬科斯對杜特爾特施加的政治迫害,而這就是菲律賓國內的政治環境,“混亂”成為了菲律賓政局的關鍵詞。
那在菲律賓政局不穩的狀況下,經濟就更不要說了,小馬科斯似乎并沒有帶給菲律賓國民好的生活。這個時候有人想起2022年大選時的另一位總統競選人馬尼拉市長莫雷諾。
盡管他敗給了小馬科斯,但是在當時莫雷諾的競選口號絕對是別出心裁的。他當時表示,如果我能當選,菲律賓將成為下一個新加坡!說實話,莫雷諾這一口號相當驚人,絕對算刷了一波熱度。
先不說這個事情能不能成功,莫雷諾確實展現出了很大的勇氣,不過很多人對這件事情的可行性表達質疑。但如果真的讓莫雷諾當選菲律賓總統的話,是不是真有可能給菲律賓民眾一個嶄新的生活呢?
因為相較于杜特爾特、馬科斯家族這些政壇世家,莫雷諾的人生經歷更為坎坷,也更加接地氣。據稱他在貧民窟長大,曾以吃餐館剩飯為生,通過回收垃圾來幫助父母。
莫雷諾在參加葬禮時被星探發現,從此開啟了演藝生涯。曾是電影明星,有“萬人迷”稱號。等到1998年,莫雷諾開始進入菲律賓政壇,現擔任了馬尼拉市顧問,后續當選為馬尼拉副市長,并且在2019年擔任馬尼拉市市長。
那么,當時莫雷諾為什么要提出這樣的一個口號呢?一方面,可能他真的有真心。菲律賓經濟的想法。另一方面,是因為面對政壇世家就必須要打出一個響亮的口號,不然莫雷諾基本上沒有任何勝算。
當然,莫雷諾豐富的底層社會經驗也是他的優勢。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其擔任馬尼拉市長期間,為馬尼拉居民做了很多的好事,更加關心貧民的困境,這也讓莫雷諾積累了更高的聲望。
但好感歸好感,莫雷諾的想法是好的,可是菲律賓和新加坡之間的經濟差距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趕上的。而且,菲律賓能夠維持現有經濟的穩定都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菲律賓政壇更迭嚴重影響自身經濟發展,就像在杜特阿爾特執政期間,中國和菲律賓之間有很多項目,尤其中方更是無償援助菲律賓基建項目——比農多—王城大橋、埃斯特熱拉—潘塔里恩大橋就是其中的典型項目。
其中比農多—王城大橋橫跨馬尼拉市帕西格河,連接馬尼拉唐人街所在的比農多區和始建于16世紀的西班牙王城,大橋建成后有望為菲帶來巨大經濟社會效益,有效緩解帕西格河兩岸交通擁堵現狀,幫助增加就業,改善民眾生活。
可是等到小馬科斯上臺之后,中菲關系屢屢跌入谷底,免費援建這種好事自然是沒有了。之前的一些中菲合作項目也都受到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在這樣一方搭臺另一方拆臺的情況下,菲律賓經濟自然是毫無起色,至于外債也是越壘越多,每年也不得已有大量的財政收入來償還債務,所以說菲律賓的經濟賬怎么也算不過來。
而莫雷諾口中的新加坡是妥妥的發達國家,國內政局穩定,國內也有穩定的支柱產業,為本國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活力。
所以不管從哪一方面來看,菲律賓和新加坡就不是一個維度的國家,而莫雷諾的口號恐怕僅僅只能停留在口頭上。
當然,莫雷諾如果能夠在幾年之后的總統競選當中沖破層層關卡走到總統之位上,相信有很多人想看到莫雷諾如何將不可能變為可能,是真有兩把刷子,還是空喊口號自然一目了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