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出來表態,說“中美很快就能談成協議”,還給了一個月的期限,表面上他說得很強硬,其實很多人一聽就覺得他這話像是在軟下來、求中國趕緊談。
怎么看他這番表態,也挺耐人尋味的,美國國內也開始對他有點不滿了。
4月19日,美國紐約、華盛頓等幾個大城市都有人上街抗議,組織這些活動的人說,他們是反對特朗普政府侵犯普通老百姓權利和破壞憲法的行為。
比如把大批移民趕出美國、一下子炒掉很多政府工作人員,還有通過關停不少機構的方法來縮減聯邦政府的規模,這些做法引起了不少美國人的不滿,上街抗議就是在向特朗普施壓。
最近一項全美經濟調查顯示,很多人不滿意特朗普總統處理關稅、通脹和政府開支的方式,導致他在經濟問題上的支持率降到了總統任期內的新低。
調查里有49%的人覺得,美國未來一年的經濟會變糟,只有44%的人認可特朗普的做法,有51%的人表示反對,具體到經濟問題,特朗普得到的支持率只有43%,反對的有55%。
這些數字說明大家對特朗普的做法越來越不滿。
而貿易戰已經進行了半個月多,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達到了驚人的245%,這意味著,中美間5500多億美元的貿易可能會被徹底打斷。
結果表明,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量出現了顯著的下降,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也遭到了其他國家的大量替代。
具體來說,美國向中國出售的商品中,除了少數高科技產品如芯片之外,大部分是大豆、農產品以及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產品。
比如在大豆貿易方面,貿易戰的陰影剛剛籠罩,中國便迅速調整了進口策略,轉而向其他國家尋求替代供應。
我們從巴西進口了大量大豆,短短時間內便購買40船,這一舉措不僅緩解了貿易戰帶來的潛在影響,還使得巴西一舉成為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成功取代了美國的地位。
同樣在石油貿易領域,我們也表現出了靈活的市場應對策略,就在前不久,中國與美國的鄰國加拿大達成了大規模的石油購買協議,共計購入了730萬桶石油。
而在貿易戰之前,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石油數量曾一度達到2900萬桶的峰值,然而隨著貿易戰的持續,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石油數量急劇下降,目前僅剩下300萬桶。
到了現在,特朗普估計也意識到,他真正的敵人出現了,就是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美國金融圈。
美國之所以制造業越來越空,就是因為金融業一直在壯大,把美國很多行業都拉進了“玩金融”的圈子,也就是所謂的背后操控一切的“深層政府”,這些人就是金融圈里的“美國建制派”。
因此特朗普想把制造業拉回美國,首先得把金融圈這座“大山”搬開,但看特朗普這兩個任期的表現,別說搬山了,他連政府都管不穩。
此外許多企業對特朗普政府實施的關稅政策,表示強烈不滿和抱怨。
在接受調查的眾多企業中,絕大多數認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是在“欺負美國企業”,甚至有人發出警告,認為這種不斷加征關稅的措施,可能會在今年內將美國經濟推向衰退的邊緣。
特別是對于那些規模較小、剛剛起步的公司來說,這些關稅政策簡直是災難性的打擊,而且這些政策還可能導致美國的就業崗位數量減少,進一步加劇就業市場的困境。
4月14號,美國好幾家公司把特朗普告上了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要求法院別讓他推行那些全面加關稅的政策,這些企業的理由是,特朗普已經越權,做的事超出了他當總統該管的范圍。
在特朗普上臺以后,他在移民、經濟、教育這些方面的政策惹了不少人不高興,已經被告了很多次,光各種官司就有100多場。
雖然特朗普作為總統有豁免權,很多官司對他影響不大,但官司越多,說明老百姓對他越不滿意,這對他的總統形象和支持率肯定是個不小的打擊。
更不用說,特朗普目前面臨的法律困境正變得越來越嚴重,他被“逼宮”的風險也在持續上升。
民主黨人更是已經開始積極籌備彈劾他的相關事宜,預計在五月中旬,會正式向國會提交彈劾議案。
這樣一看,特朗普搞的關稅戰,不但沒能讓制造業回到美國,反而讓美國企業都慌了神,還可能拖垮美國經濟。
這次關稅戰背后的問題可復雜得很,真正的原因和矛盾慢慢被揭露出來,甚至連美國媒體都覺得事兒大了,紛紛發出警告。
接下來這場關稅戰會怎么走,美國又該怎么收場,我們就等著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