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國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主動挑起關稅戰之后,局勢變化如此之快。
如今美國要面臨兩條戰線慘敗的情況。
一條就是調停俄烏沖突的豪言壯語成為吹牛。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日前抵達巴黎,與歐洲和烏克蘭高層會談。
魯比奧明確表示,除非有明顯跡象表明可以達成協議,否則特朗普將在數日內退出俄烏和談,美國不會將這種努力持續數周或數月。
言外之意就是說,在特朗普看來,俄烏都不聽自己的。
那么好,索性我不管了,你們愛干嘛干嘛去,我換個地方繼續贏。
說白了,這已經可以視為美國準備放棄調停俄烏沖突。
畢竟,從特朗普上臺至今,快折騰三個月了,結果還是沒能讓俄烏停火。
臉上多少有點掛不住。
【特朗普上臺三個月,一事無成】
幸好特朗普是美國總統,這要是給別人打工,老板早就大嘴巴抽他了,你一天忽悠這個,忽悠那個,什么時候能拿出結果?
別看美烏簽署礦產協議備忘錄。
要知道,這僅僅是一份備忘錄,只要美烏沒有簽署礦產協議,烏克蘭隨時可能反悔。
畢竟,誰知道美國此次會不會再度獅子大開口?
這就代表著特朗普所謂24小時叫停沖突成為笑話。
如今的美國連逼著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都做不到。
更別提還計劃將澤連斯基趕下臺,那更是不切實際。
至于第二條戰線,自然就是中美關稅戰一事。
此前特朗普已經明確表示,希望和中國在一個月內握手言和。
在未來三周到四周之內將會與中國和談,美國一定能贏。
同時還表示,美國不會繼續提高關稅,甚至還會降低關稅。
不得不說,美國在近半個月中,真的是一事無成。
關稅戰最終或要以美國人單方面服軟而出現新的轉機。
同時也可以說,如今的美國屬于一塌糊涂。
直到這個時候,特朗普終于明白,原來不是中國離不開美國,而是美國離不開中國。
再加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很強勢,拒絕降息救市。
這讓特朗普直接沒脾氣了,繼續和中國斗下去,美國能否“再次偉大”,特朗普不知道,但是共和黨一定會輸掉明年的中期選舉。
根據美國最新調查來看,由于特朗普對關稅、通脹、政府支出的處理方式引發廣泛不滿,其經濟問題上的支持率創下總統生涯新低。
而特朗普從始至終都沒有等到中國的電話。
于是半個月前美國宣布征稅,半個月之后,美國又宣布要降低關稅。
你看,這就是美國人。
干任何事情都是一拍腦門,都不思考,說干就干。
這真的是詮釋了什么叫做“干中學”。
而且美國的關稅政策毫無章法可言,很有可能是手底下的草包們直接問了GPT,然后給出一個表格,就把美國的經濟戰略給敲定了。
這樣一來,美國似乎要和中國打長平之戰。
什么是中美長平之戰,這一點咱們隨后再表。
咱們先來聊一下,為何特朗普會失敗?
因為眼下的美國面臨四大困境。
【特朗普面臨失敗,中國不上套】
第一,中國不上套。
原本特朗普宣布對華加征關稅,就是希望從中國榨取更多的好處,只要中國像2018年那樣和美國談判,讓中美再度達成貿易協定。
特朗普這次就算取得勝利。
結果,中國壓根不理美國,你要打,我們便打。
一點都不帶猶豫的。
導致美國人最終沒有討到一丁點好處和便宜。
甚至還面臨輸掉中期選舉,特朗普自然是坐立難安。
第二,供應鏈困境。
中國是全球制造業中心,不僅僅是因為中國生產全球大部分商品。
更重要的是,中國還生產了大量商品的配件,這就導致全球制造業都離不開中國制造。
這個全世界,自然也包括美國。
于是美國選擇成立涉華關稅應急工作組,目的就是找到對華關稅影響最大那一面,然后商量對策。
畢竟,美國將對華關稅提升到245%,自己也深知有點過高了。
為了將來的中美談判,美國必須找到應對之策。
同時,特朗普會對中國藥品、半導體和電子設備以及礦產資源,豁免進口關稅。
只不過我們對此并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第三,執政無成果。
從特朗普上臺至今,除了公開吹牛,沒有取得任何重大進展。
美國經濟增長點在哪?看不見。
美國通脹壓力伴隨著關稅戰不斷增加,特朗普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沒有取得任何突破。
特朗普上臺前美國啥樣,如今美國還啥樣。
甚至情況比之前還嚴重。
如今特朗普急于找到突破口,唯一的選擇可能就是對伊朗開戰。
否則美軍也不會派出兩支航母編隊以及六架B-2,奔赴中東地區。
千萬不要認為是為了對付胡塞,真不是。
胡塞只是美軍的支線任務,主線任務就是隨時準備對付伊朗。
除此之外,有一點值得關注。
【美軍B2抵達中東,準備對伊朗動手】
那就是特朗普政府近日宣布,美方將對中國建造或運營的船只停靠美國港口,征收額外的費用。
其實早在今年2月份,美國就已經宣布這一消息。
如果將這件事和長和出售港口一事聯系起來。
君明就可以認為,這不是巧合,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驚天大陰謀。
至于是什么陰謀?
想必各位一定能想到。
如果這些港口真的出售給美國財團,將來就會對中國收取高昂的停靠費。
這就是美國人的陰謀。
這也是為何我國一直強調企業家,必須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原因所在。
只不過由于美國人控制的港口并不多,就算施壓盟友也難以得逞。
這件事也讓我們更加明白,我國需要在全球擴大港口建設和收購,我們需要擁有更多的港口,才能支撐起貿易長期持續性增長。
第四,拿不下三大盟友,美國必將崩盤。
美國發起關稅戰之后,特朗普一度表示要和70多個國家進行談判。
于是就把各個擊破的戰略點放在了日本身上。
畢竟,日本的經濟體量足夠大,對美貿易順差達到630億美元。
而且在政治決策上,對美國又是無比軟弱的存在。
只要美國可以拿下日本,就為征服亞洲國家樹立了榜樣。
結果日本并不買賬。
此前美日談判,特朗普破天荒親自參與談判,接見日本談判代表。
這讓后者受寵若驚。
只不過雙方的談判并不愉快,尤其是在駐日美軍防務費一事上。
美日并沒有達成一致。
美方認為駐日美軍是在保護日本,甚至希望日本可以承擔更多的防務費。
此舉讓日本人難以接受。
尤其是此次特朗普肆意揮舞關稅大棒,對日本選擇無差別打壓。
這會導致日本國內的反美情緒更加高漲。
其次就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作為五眼聯盟成員之一。
雖然在安全方面依靠美國,但是對美國的經濟依賴并不高。
相反,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伙伴,澳大利亞是對華順差國。
每年向中國出口總價值1337億美元的商品。
【澳大利亞每年,向中國出口大量商品】
對美出口額只有300多億美元。
美國在此次關稅戰中,并沒有給予澳大利亞任何優惠。
甚至還對澳大利亞鋼鐵征收25%的關稅,這一點讓澳大利亞很不滿。
而且伴隨著中美博弈激烈程度居高不下。
澳大利亞也開始思考,究竟是該站隊中國還是站隊美國?
對此,阿爾巴尼斯已經表示,澳方不會向美國妥協。
這樣一來,美國想要拿下澳大利亞,就會面臨不小的困境。
最后自然就是歐盟,此前歐盟面對強硬的美國,宣布對美商品加征25%的關稅。
在美國暫緩征稅90天之后,歐盟也宣布暫緩。
說白了,歐盟就是一個塊頭大的“老油條”。
很清楚如何與美國進行博弈。
只不過此前意大利總理梅洛尼訪問美國,歐盟很擔心梅洛尼會做出背叛歐盟的行為。
但是從各方報道來看,梅洛尼并沒有對美國服軟,而是勸說特朗普保持冷靜。
也就是說,特朗普想讓歐盟妥協,暫時還無能為力。
這樣一來,美國拿不下三大盟友,只能選擇對華妥協。
提出在一個月內與中國達成協議。
言外之意就是說,美國要在一個月內和中國握手言和。
畢竟,美國在6月份將面臨6.5萬億美元美債到期。
白宮必須借新還舊。
眼下礙于關稅戰爆發,美國的國債市場已經出現了崩盤的情況。
這給美國在6月份新債發行造成了極大的阻力。
而且從美國急于和中國達成貿易協議一事來看。
我們就知道,此次貿易戰究竟給美國帶來了多大的壓力。
但是想要在一個月之內,就讓中美達成一致,很顯然是不現實的。
因為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并沒有犯下嚴重錯誤。
美國的底蘊依舊在,國力依舊強大,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此次特朗普犯下嚴重錯誤,選擇對全球動手。
這讓我們看到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所以,美國想要和談不是不可以,前提是讓中美回到2018年之前的局面,雙方自由貿易。
我們不需要很關心特朗普是否會同意,不同意就不同意。
大不了繼續打下去,看誰先撐不住。
而且是美國人率先發起關稅戰,但是何時結束,可由不得美國人。
這就會讓君明想起長平之戰。
多年和自己的孫女拜讀中國文物,特朗普似乎對長平之戰的歷史頗有研究。
如今似乎準備和我們打一場長平之戰。
在春秋戰國時期,秦趙為了爭奪上黨地區發動了長平之戰,廉頗死守防線三年,和秦軍對耗糧食。
最后趙孝成王受不了,派出趙括率領20萬大軍增援前線。
接管廉頗原有的25萬軍隊后,率領45萬大軍想和秦軍,一戰定乾坤。
結果被秦昭襄王秘密派來的白起給團滅了。
從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廉頗和秦軍在上黨對峙三年,雖然一直處于劣勢,但是憑借狂修堡壘能保證自己不會失敗。
可是趙括卻把家底都帶上戰場,力求一把定輸贏。
五個月后就全軍覆沒,臨死前還帶著45萬大軍在包圍圈中,活活餓了46天,讓精銳士兵的戰斗力直接歸零。
這次大戰中,秦國和趙國的決策,其實可以套在中美兩國身上。
特朗普公開希望和中國握手言和,就可以想一想當初秦趙兩國的策略。
趙國的廉頗在前線和秦軍僵持不下,秦趙兩國的君主很擔心。
不僅擔心這樣下去消耗過大,同時也擔心日久生變。
于是趙國謀臣就向趙孝成王提出建議,聯合其他國家一起進攻秦國,在秦軍主力深陷上黨泥潭之際,出兵攻擊秦國虛弱的后方。
而秦國細作聽到這一消息之后,馬上匯報給秦昭襄王。
于是就和手下商討對策,最終想到對策,那就是假裝拿出優惠條件,讓出足夠的利益,誘騙趙國使者前來談判。
【美國想和中國,打一場長平之戰】
趙王看到秦國的條件之后很開心,認為秦國扛不住了,于是就派出使節前往秦國議和。
秦國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積極和趙國使節商討細節。
同時還在咸陽城內散布趙國和秦國議和的消息,其他國家的細作紛紛將這一消息傳回國內。
原本打算趁秦軍在上黨被趙軍拖住之際,攻擊秦國后方的國家。
看到這一幕之后,紛紛選擇按兵不動。
結果在氣氛烘托到位之后,秦國負責談判的大臣突然翻臉。
之前談好的優惠全部不作數,這讓趙國使節很生氣,于是就拂袖而去。
趙王聽到這則消息之后很生氣。
于是準備聯合其他國家攻打秦國后方。
可是其他國家并不相信趙國的片面之詞,而是選擇坐視不管。
最終導致趙軍全軍覆沒。
也就是說,如果趙國并不計劃和談,而是選擇和秦國硬剛到底,沒準還能博得一線生機。
秦國的計謀成功之后,趙國只能選擇獨自面對秦國。
結果就是兩軍都修建了堅固的堡壘,誰都奈何不了誰。
秦趙都是大國,均有實力發動大規模戰爭。
如果兩軍對峙,互拼糧食存儲量,那么誰都扛不住。
但是在秦國即將崩潰之際,趙國率先出手了。
為此趙國舉一國之力,在全國征兵,將20萬大軍送往前線。
在趙括的率領下,跨過兩軍之間的丹水,轉守為攻。
反過來進攻秦軍修建的堅固堡壘。
然而在秦國和廉頗對峙的三年中,廉頗雖然無法打敗秦軍,但是也沒有犯下嚴重錯誤。
而秦國一直在等趙國犯錯,于是白起率領精銳部隊直接斷了趙軍的后路。
切斷了趙軍的后勤補給,將45萬趙軍徹底包圍。
這個時候,趙括并不慌亂,而是準備趁機一舉殲滅秦軍。
秦昭襄王聽到這個消息之后,答應白起的要求,親自前往河內,征調十五歲以上的所有男丁前往長平前線。
隨后秦趙發起決戰,而趙括這個時候才發現,打不過就是打不過。
雖然趙軍占據兵力優勢,但是戰斗力不敵秦軍。
而且秦軍不斷壓縮包圍圈,趙括用盡一切辦法都沒有獲勝。
46天之后,趙括主動出擊戰死沙場,大約40萬趙軍集體投降。
試想一下,如果趙軍沒有急于求成,不幻想一舉擊敗秦軍。
就讓秦趙在上黨繼續消耗下去,沒準還有獲勝的可能性。
而趙括戰死之后,40萬趙軍投降,手中沒有足夠糧食的白起,無意接受這么一大批俘虜,于是下令將其全部活埋。
而白起之所以這么做,就是為了讓秦趙再無講和的可能性。
甚至準備進攻趙國的都城邯鄲。
因為拿下上黨之后,不遠之處就是邯鄲。
這個時候,趙王主動向秦昭襄王請罪,請求與秦國議和。
趙國愿意割讓六座城池給秦國。
當時的秦國經過長平之戰后,國力空虛,糧庫幾乎見底。
再加上白起活埋40萬趙軍之后,各國還準備聯合伐秦。
這個時候,如果其他國家一擁而上,秦國很有可能就會滅亡。
只不過趙國主動求和,秦國便順水推舟,同意趙國求和的協議。
可是趙王回到都城之后,突然反悔了,壓根就沒有給秦國割讓六座城池。
因為趙國謀臣看穿了秦國的真面目。
秦國在這個時候講和,說明秦國也遭到反噬,趙國無需求和。
被戲弄之后的秦王自然很生氣,于是再度給白起下令,要求領兵攻打趙國。
可是白起拒絕了,在白起看來,趙國眼下上下一條心。
其他國家也做好了準備。
如果在這個時候發起進攻,那就是自取滅亡。
眼下最重要的是休養生息,等到趙國再度露出破綻,然后再發起進攻也來得及。
而憤怒至極的秦王壓根聽不進去勸告,命令王陵率軍20萬進攻邯鄲。
隨后趙國舉國動員,連老人和小孩甚至是婦女都被拉出來。
所有趙國人是要和秦軍決一死戰。
最終秦軍大敗,秦王再度命令白起出兵,而白起再次拒絕。
因為當時的秦國根本打不過趙國。
可是親王不信,于是再度將前線軍隊總兵力補充至30萬。
繼續攻打趙國都城邯鄲。
這個時候,魏國和楚國的援兵已至,秦軍再度失敗,還損失10萬大軍。
此戰導致秦國損失20萬人,國力嚴重衰落。
還被迫放棄河東多地,讓秦國統一的節奏被迫延緩20多年。
雖然這一切都是秦王的錯,但是秦王卻決定賜死白起。
最后白起死了,秦軍的軍魂碎了,糧食也沒了。
秦國只能蟄伏。
通過長平之戰,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即便我們即將獲得勝利,也不能輕信對方釋放的和談信號。
因為只有打到手的才是自己的。
戰場上都得不到的,在談判桌上同樣得不到。
只要秦軍后撤,就會被趙國認為秦軍打不動了,這是趙軍最佳的反擊時機。
你品,你細品,中美關稅戰是不是這樣的道理。
【中美關稅戰,美國必輸無疑?】
因此,我國面對美國主動釋放的和談信號,才會冷眼旁觀。
既然決定要打,我們就要打到敵人心服口服,打到我們自身獲得足夠的利益,才會收手。
所以,關稅戰何時結束,要由我們說了算。
或者說美國人想和中國開啟長平之戰,屬實有點異想天開。
論軍事實力,我們絲毫不弱于美國。
論文化底蘊,一個建國只有數百年的國家,如何能與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相提并論。
和中國玩謀略、斗心眼,這群美國人還嫩了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