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訓雕像
武訓,1838年12月5日出生在山東堂邑縣(今屬冠縣)柳林鎮武家莊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因在家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亦稱武豆沫。
他是我國近代群眾辦學的先驅者,行乞三十八年,建起三處義學,教育了無數窮家子弟,是中國歷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載入正史的唯一一人,被譽為“千古奇丐”。清廷為嘉獎其興辦教育之功,取“垂訓于世”之意,替他改名武訓。下面如去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武訓的一生。
武七7歲喪父,14歲離家當傭工,屢受欺侮,有雇主因其文盲以假帳相欺,謊說3年工錢已支完。武訓爭辯,反被誣為“訛賴”,遭到毒打。吃盡文盲苦頭之后,他決定行乞興學。
1859,武七開始到各地去行乞集資,足跡所至,遍及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每次討得較好的衣物和飯食,他就設法賣掉換錢,而自己像苦行僧一樣,只吃最粗劣的食物,邊吃還邊唱:“吃雜物,能當飯,省錢修個義學院。”
有時,他還像江湖雜耍藝人一樣表演錐刺身、刀破頭、扛大鼎等節目,甚至吃毛蟲蛇蝎、吞石頭瓦礫,以取賞錢。他還將自己的辮子剪掉,只在額角上留一小辮,裝扮成戲里的小丑模樣,以獲得別人的施舍。
武七白天乞討,晚上紡線績麻,邊做活邊唱:“拾線頭,纏線蛋,一心修個義學院;纏線蛋,接線頭,修個義學不犯愁。”
農忙時他還給富人打短工,并隨時編出各種歌謠唱給眾人聽。另外,他還為人做媒紅,當信史,以獲謝禮和傭錢……
武訓乞討圖
就這樣,經過多年努力,武七終于攢了一筆數目可觀的錢。他打聽到本縣有一位舉人楊樹坊,為人正直,想把錢存到他那里。由于他是乞丐,楊舉人對他拒而不見;他便在楊家一跪就是兩天,直到最后打動了楊舉人。楊舉人聽了他的計劃,大為感嘆,不但答應幫武訓存錢,并且表示要助他辦學。
隨著款項的增多,武七開始典買田地,備作學田。同時他以三分息給他人放貸,以獲得更多的資金。在他49歲時,已置田230畝,積資3800余吊。這在當時已經是相當的財力了,他覺得時機已經來臨,決定創建義學,于是他向楊舉人提出建義學之事,楊舉人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武七應先娶妻生子,武七唱道:“不娶妻,不生子,修個義學才無私。”
1888年,武七花錢4000余吊,在堂邑縣柳林鎮東門外建起第一所義學,取名“崇賢義塾”。學校建成后他親自到當地有學問的進士、舉人家跪請他們任教,并到貧寒人家跪求他們送子上學。當年招生約50余名,依循慣例分為蒙班和經班,學費全免,經費從武七置辦的學田中支出。
開學第一天時,武七先拜老師,次拜學生。置宴招待老師時,他請當地名紳相陪,而自己則站立門外,專候磕頭進菜,待宴罷吃些殘渣剩羹便匆匆而去。
義塾開課后,他常來探視,對勤于教課的老師,他叩跪感謝;對一時懶惰的老師,他跪求警覺。有一次老師睡午覺睡過了頭,學生在學堂內打鬧,武七徑直來到老師的房前,跪下高聲唱道:“先生睡覺,學生胡鬧,我來跪求,一了百了”。
老師十分慚愧,以后再也不敢疏懶。對貪玩、不認真學習的學生,他下跪泣勸:“讀書不用功,回家無臉見父兄。”就這樣,義塾老師對他十分敬憚,而學生也不敢有絲毫懈怠,學有所成者甚眾。
武訓畫像
1890年,武七與寺院合作,在館陶縣楊二莊興辦了第二所義學;1896年,武七又靠行乞積蓄,并求得臨清官紳資助,在臨清縣御史巷辦起第三所義學。武七一心一意興辦義學,一生不娶妻、不置家,一直過著赤貧的生活,兄長親友多次求取資助都被他拒絕,他唱道:“不顧親,不顧故,義學我修好幾處。”
武訓的絕世奇行轟動朝野。清廷授以“義學正”名號,賞穿黃馬褂。從此武訓聲名大振。1896年4月23日,武訓病逝于御史巷義塾。出殯當日,堂邑、館陶、臨清三縣官紳全體執紼送殯,各縣鄉民自動參加葬禮者達萬人以上,一時人山人海,哭聲震天。
到了抗戰時期,中共曾明令將武訓的故鄉堂邑縣更名為“武訓縣”,柳林鎮更名為“武訓鎮”以紀念武訓。1948年7月,當時的中國電影制片廠將他的事跡投拍成電影《武訓傳》,后因經費困難,拍了大約三分之一后徹停;1949年2月,昆侖影業公司以低價購得此片的拍攝權和底片、拷貝,繼續完成了此片,于1950年12月,《武訓傳》公映。
在當時,拍攝一部電影是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每部電影都能引爆一時的輿論。毛先生看完這部影片后,對輿論一邊倒的歌頌武訓感到不滿,1951年5月20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文章《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
毛先生在文章里說:“像武訓那樣的人,處在清朝末年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者和反對國內的反動封建統治者的偉大斗爭的時代,根本不去觸動封建經濟基礎及其上層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熱地宣傳封建文化……難道是我們所應當歌頌的嗎?”
文章還說:“電影《武訓傳》的出現,特別是對于武訓和電影《武訓傳》的歌頌竟至如此之多,說明了我國文化界的思想混亂達到了何等的程度!”
授予武訓先生的牌匾
按照毛先生的意見,在武訓的年代,那些敢于與外國侵略者和國內反動封建統治者的斗爭者,才是真正的、最大的英雄;在解放初期,千頭萬緒、百廢待興,電影等宣傳手段極為有限、極為寶貴的條件下,應該用來歌頌時代英雄,不應該歌頌這些封建時代的所謂“好人”。
根據如去的理解,毛先生的這篇文章主要目的不是批判武訓,而是批評某些共產黨人,因為毛先生在文章說:“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號稱學得了馬克思主義的共產黨員。他們學得了社會發展史——歷史唯物論,但是一遇到具體的歷史事件,具體的歷史人物(如像武訓),具體的反歷史的思想(如像電影《武訓傳》及其他關于武訓的著作),就喪失了批判的能力……”
歸根結底,這不是發展教育之道,依靠武訓這樣的人、武訓的這種方式,無法在中國消滅文盲、解決中國的教育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