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師傅,肝癌伴骨轉移,2020年體檢查出肝部異常,但未予治療,拖延至2022年8月,因骨轉移導致骨質破壞、疼痛,就診北京302醫院,口服靶向藥,到2023年3月復查:肝內多發轉移。后在當地醫院針對骨轉移治療,并放療多次,狀態較差。2024年10月患者開始嘗試中醫,目前疼痛減輕,麻木感緩解,出汗減少。在近期復診時,患者自訴:“能吃能喝能睡,身體還可以”。袁希福老中醫則表示:“如果不是骨質破壞,現在要是能正常走路,簡直就不是個病人”。
袁希福老中醫始終秉持 “腫塊大小不定生死”的理念,他指出:腫瘤體積與患者生存期并非絕對正相關 ,腫塊大未必生存期短,腫塊小也未必生存期長。在他接診的眾多病例中,不乏腫塊消不下去,但是正常生活的病人。
腫塊大小不定生死
腫塊并不是一直增長,就好像幼兒一樣,小時候一天一個樣,一直在長大,可成年以后就不會有變化了。事實上,真正威脅生命的并非腫塊大小,而是腫瘤對臟腑的侵蝕與破壞,以及由此引發的機體消耗。就好像油燈一樣,什么時候燈油耗盡了,燈就滅了。
因此,袁希福老中醫強調:“大道至簡,身體就是抗癌的本錢,誰身體好,誰活得時間長。”
當消瘤效果不佳時,不妨轉換思路,著重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通過增強免疫機能,有效遏制腫瘤對身體的侵害,實現 “帶瘤生存”—— 即便體內腫瘤尚存,患者仍能維持正常生活,獲得較長生存期與較高生活質量,這正是 “帶瘤生存” 理念的核心價值。
在腫瘤治療中,“扶正元氣” 是重中之重。元氣是五臟六腑功能的集中體現,涵蓋精、氣、神,反映人體飲食、睡眠等整體狀態。當元氣得到有效補益后,患者會逐步恢復正常飲食,體力也隨之增強,從臥床不起到能夠自主活動。隨著身體的好轉,免疫系統能夠與腫瘤形成相對平衡的狀態,使腫瘤不再嚴重影響正常生活,這便是 “元氣充盛” 帶來的積極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