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如果你看到一個戴口罩、穿黑衣、手持小刀的人走進便利店,請先別慌,他或許不會馬上傷人——他可能會鞠個躬,然后禮貌地說一句:“不好意思,我是來搶劫的。”
聽起來像冷笑話?但這正是近幾年在日本真實發生的“文明搶劫”現場。
不久前,日本鹿兒島的全家便利店就上演了一幕堪稱“反向教科書”的搶劫故事。
2024年12月22日的凌晨時分,一名戴帽蒙面的男子持刀進入便利店,面對正在收銀臺內忙碌的24歲兼職店員松原陸空史。
松原沒有尖叫,也沒有按下警鈴,而是非常禮貌地問了一句:“請問您是強盜嗎?”更離譜的是,對方也用同樣敬語回道:“是的,強盜。”
接下來就是罪犯威脅松原交出現金,于是松原就帶著罪犯來到收銀機附近,現場點了約20萬元日幣(折合人民幣1萬元)。
但是由于罪犯沒有帶著裝錢的袋子,松原也發現了這點,所以出于便利店的日式服務精神又好心的問了對方〝需要袋子嗎〞,幫忙把現金裝進了袋子里,然后就把袋子交給了對方。
等罪犯放松警惕剛轉身準備走,松原突然一個箭步撲上去,一把抓住他持刀的右手,將其制服在地,并用“體重優勢”夾了對方整整20分鐘,堅持到保安公司的人趕到,把罪犯扭送到警局。
事后警方雖然頒發了感謝狀,但也忍不住提醒大家:“遇到強盜,還是請優先考慮自身安全。”
網友紛紛吐槽這起案件槽點太多,不過比這個事件更“禮貌瘋魔”的,早已經不是“日本人入室搶劫還要脫鞋子”的網絡段子,而是日本各地線下遍布的“文明搶劫”案例。
2023年2月6日,大阪一間7-11便利店被搶。男子持刀要求開保險柜,搶走5萬日元后,在逃跑前居然鞠了個躬,說了句:“對不起。”
警方追查后稱,該男子二十來歲,全身黑衣。
更早在2018年,名古屋一家全家便利店也迎來一位“懇求式”強盜。他拿著裁紙刀顫顫巍巍地對店員說:“請給我一點錢吧,真的很對不起,拜托了……”然后還搶了幾包煙走人。
福岡還有更荒誕的一出:一位劫匪走進便利店,開口竟是:“不好意思,我想搶劫您一下,可以配合嗎?”結果店長直接拒絕了:“不可以。”對方也沒生氣,默默走了出去。最后,他居然自己走進派出所自首,堪稱“自覺式強盜”。
在這些“雅致”的搶劫案里,暴力似乎成了不合時宜的行為,“有教養”的犯罪,成了日本這個社會壓力鍋下,一種奇葩又心酸的出口。
比如早年巖見澤市,一名中年男子搶劫老夫婦,只為討一頓飯吃,走前還順手擦了地板;大阪,有人拿著刀上出租車,本打算搶錢,結果被司機一句“最近真的生意慘”說得鼻頭一酸,當場哭了出來,轉身自首。
但這并不只是日本“好笑”的一面。根據日本警察廳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2023年日本刑事案件數量為703,351起,比2022年增加了17%,連續兩年呈上升趨勢。
其中,街頭犯罪案件超過24萬起,同比增長21%;搶劫案件為1,361起,同比增加18.6%。
隨著經濟下行大環境不好,許多原本循規蹈矩的普通人,也開始在溫飽線上掙扎。而這些文明搶劫背后的動機,往往是一句“活不下去了”。
有人為了回老家探望父親搶出租車,有人因三個月交不起房租萌生劫念。當一個人選擇搶劫便利店時,還能說出“對不起”“謝謝”這樣的詞,大抵是真的不好意思了。
日本黑幫發出公告:以后也要多雇日本人來干活,因為他們“搶得禮貌”
這些禮貌到近乎荒誕的搶劫場景,并非在嘲諷日本社會,而是反映出一個高度秩序化體制中,個體在崩潰邊緣依然努力“維持體面”的掙扎。也許這正說明,日本社會的底層文明感早已深植人心,即便身處絕境,他們也試圖保留人類最基本的尊嚴與約束。
文明犯罪的出現也許不是“高素質”的象征,而是一個集體壓抑社會的信號。
當人活到連“搶劫”都要講禮貌,只會讓人更心酸。
或許我們能做的,是在吐槽之余,理解那一句“すみません”背后的無奈。
而真正值得我們警惕的,不是這份“有教養的犯罪”,而是社會是否還能給他們一個不必走到這一步的轉圜空間。——因為當一個人即使走投無路也不愿輕易傷害他人,也許他最想搶的不是錢,而是“被理解”。
關聯視頻:《日本各地奇葩搶劫案》
資料來源:網絡綜合整理,不代表本號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