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
OF
COMMON
/不寫平庸的故事/
茶的秘密,在于茶之外
文/王芳潔
編輯/劉宇翔
4月17日,霸王茶姬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CHA。上市當日,霸王茶姬以32.44美元收盤,市值超過400億元人民幣。當天,霸王茶姬在交易所外擺起了快閃店,還和路人玩起了聞香識茶的小游戲。
對于現階段的國際友人來說,這游戲大概率是超綱了,他們哪里知道,那些看起來差不多的葉子,有的來自云南,有的來自浙江,有的來自安徽。就像他們也不知道,一家從茶馬古道起步的公司,可以只用八年時間,就走到了紐約。
霸王茶姬的這段旅程,也始于茶園里的一顆茶樹。茶農將葉子采摘下來,曬、烤、揉、捻,制成茶葉,供應給霸王茶姬,再發送到加盟門店,店員們將茶葉加入萃茶機,萃出茶湯,配上新鮮牛乳,然后交付到客戶手中。
客戶用一杯一杯的消費,決定了這杯茶在資本市場的成色。而茶農、員工、加盟商、店員則用一雙雙手,決定了這杯茶在客戶心中的底色。
可以說,在這趟旅程當中,每一個節點都是決定這杯茶是值四百億,還是四十億,甚至不值錢的要素,它是一家企業的另一種報表。
如果霸王茶姬沒有優質供應鏈,愿意長期一起玩的加盟商群體,具有主人翁意識的店員,以及忠實的客戶群體,這張報表就會呈現出凈流出的狀態,先是口碑的凈流出,然后是銷售額的凈流出,門店數量的凈流出,直至從瞬息萬變的消費市場消失。
反之亦然。根據霸王茶姬公布的財報。根據霸王茶姬的招股書,2024年全年,霸王茶姬GMV(商品交易額)為295億元,較上年增加173%。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霸王茶姬全球門店數達到6440家,較上年增加83%。
4月17日的上市儀式上,參與霸王茶姬上市敲鐘的除了公司管理層外,還有一線員工代表、加盟商伙伴代表和投資人代表,這些人都是四百億霸王茶姬“背后的人”,也是這家公司的核心代碼。
01
讓愛喝茶的人賣茶
大約在2022年,新加坡人Shirley在馬來西亞的街頭看到了一家醒目的店,大紅LOGO“姬姐”下邊,排著長隊,這是霸王茶姬在馬來西亞的門店。她試著買了一杯,馬上就愛上這杯風味獨特的原葉鮮奶茶。回新加坡后,Shirley給霸王茶姬新加坡公司投遞了簡歷。
三年后,作為霸王茶姬新加坡公司的前五號員工的Shirley,出現在了霸王茶姬的敲鐘現場。
和她一起來的,有幾位霸王茶姬的加盟商,他們有來自云南的,成都的,也有來自上海和海外市場的,大家都有著不同的從業經歷和專業,但都對茶飲行業的未來有信心,也都做出了相同的選擇——加盟一家或幾家霸王茶姬。
截至2024年末,霸王茶姬全球門店數量為6440家,加盟商數量為3195名,人均加盟了兩家店。
如果再往前捋,這些人在開第一家店之前,是霸王茶姬的客戶。很多人是因為喜歡喝這杯茶,完成了對這個品牌的最初認知。品牌營銷里有一條核心策略是現身說法,但聽別人的,哪有聽自己的有說服力。
一位加盟商在小紅書上曬出了自己的積分,足有5000多分,但他知道,還有人比自己更高,“見過9000多分的。”
和直營模式比起來,加盟業態有諸多不同的特色,其中有一條,就是業務的阿米巴化,這種由稻盛和夫提出的管理方法,核心是將企業劃分為多個小型獨立核算單元(稱為“阿米巴”),通過賦權管理和全員參與,實現靈活應對市場變化、提升經營效率的目標。
近年來,為了提效,很多公司都在實踐阿米巴管理模式,但失敗的經驗也不少,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屁股決定腦袋,在公司的管理當中,實際上難的不是授權,而是承擔與權力對等的責任。
但在加盟業態中,加盟門店實際上就是一個個天然的阿米巴,加盟商自有驅動力去經營好這家店,因為他們本身就以投資的方式承擔了經營責任。
在那位加盟商的小紅書賬號上,分享的絕大部分都是他經營這家店的故事,他會和顧客交朋友,觀察他們的消費偏好,有一次,因為外賣少送了一杯,他還親自去聯系了顧客。
對話是這么開始的,他先介紹自己是“霸王茶姬**店的投資人”,注意,這里他用的不是加盟商,而是投資人,顯然,這是他的身份確認,自己與霸王茶姬的利益高度一致。
因為“自己投的店會比較關注客戶體驗”,他對客戶表示,“明天店的時候,要送一杯”,對方說,已經收到了補送的奶茶了,還多送了兩杯,但這位投資人說,那是總部送的,而明天的是他自己的心意。
02
讓喝茶的人“泡茶”
2024年底,霸王茶姬就有了1.77億注冊用戶,一位用戶也就是1.77億分之一,僅從數字的角度考慮,無論是總部還是加盟商,反復的補償似乎有點小題大做了。
但回到宏觀的層面來看,僅用八年時間,就在已然紅海的茶飲市場中,跑到第二的位置,更打破了一個品牌紅不過三年的行業規律,霸王茶姬這杯茶之所以還能一直滾燙,很重要一個原因還是因為:它是一家具有C2M性質的品牌,它讓喝茶的人,自己“泡茶”了。
成立之初,霸王茶姬其實和其他奶茶品牌一樣,并未采用現代化制茶設備,而是員工現泡手搖。雖然當時,厲害的伙伴“嘗一口就知道泡茶的溫度對不對”,但人的能力是很難復制的,精力也并非無限。
2023年2月,一家廣東的門店,甚至因為生意火爆無法承載,向總部求助。實地巡店后,產研中心項目管理總監官官在門店的煮茶機邊,放上了一臺自動化制茶設備。
霸王茶姬逐步向全國門店普及了這套自動制茶工藝和設備,保證在平均8秒就出杯的效率基礎上,口味差異則能保持在千分之二,因為客戶對這杯茶的要求,永遠是又快又好,出品穩定。
在霸王茶姬,用戶被稱為“茶友”,就連這家公司產品也是“茶友”選擇的結果,最初霸王茶姬也有鮮果茶,但眾所周知,這個世界上不會有兩顆完全一樣的葡萄,所以鮮果茶的出品穩定,對于茶飲品牌來說一直都是挑戰。并且隨著人們對于茶飲認知的回歸,市場上更具茶本味的原葉鮮奶茶,表現出了更高的用戶粘性。
在不斷獲得市場反饋后,霸王茶姬逐漸將產品聚焦在原葉鮮奶茶品類,通過不同的茶品類,來體現不同的產品風味。但僅這樣還不夠,一杯奶茶里,不僅有茶,還有奶,茶里也還有各種微量元素,比如咖啡因,此外,加不加奶蓋,加不加糖,加多少糖也影響了這杯茶的熱量。
近年來,霸王茶姬不斷響應消費者的需求,在產品上進行迭代,包括從統一采用非氫基底乳,到給消費者更多選項,例如去基底乳,推出輕因版本產品,并率先行業公布了產品配料表。
可以說,消費者才是霸王茶姬的“首席茶飲師”。
2022年,霸王茶姬曾經推出過一款椰子水,但評價兩極分化,有部分用戶反應這款產品不好喝,很快,這款產品就被下架了,并且張俊杰自己在公司官號上發布致歉信“椰子水不好喝,都是我的錯”,自這件事以后,張俊杰又獲得了一個新的身份——“首席道歉官”。
03
和泡茶的人分享“茶”
開年以來,蜜雪冰城和霸王茶姬先后上市,并且都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明星股,有人說張俊杰命好,選擇了一條上升曲線中,斜率最大的一部分,畢竟蜜雪冰城已經成立28年,而霸王茶姬才不過短短八年時間。
但實際上,2024年,茶飲行業被稱為中國最慘的行業,一年內,有14萬家茶飲門店選擇了關門。
很多人都很好奇,霸王茶姬究竟做對了什么。除了讓喝茶的人泡茶外,它還讓泡茶的人,也都能分享“這杯茶”。
一家公司之所以能成,不僅是因為“我”,例如成功的產品和戰略,還因為“他”:員工、客戶和上下游。正如稻盛和夫一直強調的,做企業,要有利他之心。
所以,一個成功的企業必須以員工的幸福為基礎,他們應有良好的工作環境,也應有實現自我價值的路徑。
聽障人士小黃覺得她的自我價值,是“用雙手和雙腳實現的”,因為他們是打手語的一群人。2024年3月,小黃通過了手語教練梅姐的面試,成為了湖南首家無聲門店的店員。她從茶生做起,晉升為茶飲師,現在做店長助理,除了制作奶茶,她還要負責管理店員、訂貨、管理庫存。
對小黃來說,這些工作都是人生中“第一次”,是之前在其他快餐店打零工時想都不敢想的。
霸王茶姬稱小黃這些聽障店員為“天使伙伴”,在這家公司,天使有更多的機會被看見,他們會為新加坡副總理奉茶,在公司年會上用手語“唱歌”,17號那天,小黃和梅姐都出現在了上市現場。
對于一家商業公司,倘若只從功利出發,大可不必如此大費周章。而霸王茶姬內部甚至有句老話講“員工第一、客戶第二、股東第三”。看似沒把客戶放在第一位,其實是它深知面對客戶第一線的是員工,只有對員工好,只有讓員工更有職業尊嚴,有相對同行業更寬的成長路徑,才能激發員工給客戶更好的服務,傳遞給客戶溫度,也才能給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為了讓店員能拿出更好的狀態來做茶和服務客戶,霸王茶姬還推出了夜潔計劃,每天閉店后由專業保潔公司來對門店進行清潔,讓員工能休息好,第二天以更飽滿的熱情來服務客戶。
表面來看,這種舉動是一種分工邏輯,但本質上則是分享邏輯,公司愿意拿出更多的利益出來為員工減負。
在這條分享的鏈條上,還包括供應鏈。八年來,長紅的霸王茶姬帶動了不少小眾茶因此走紅。比如被晴山棲谷帶火的安徽黃大茶,它和知名茶葉品種霍山黃芽同屬霍山黃茶,但由于往年沒什么銷量,所以當地村民在谷雨之前采摘完黃芽后就不再采茶,甚至會將茶枝剪掉,造成了很大的浪費。現在因被霸王茶姬帶火了,每年黃大茶銷量上漲了 10%。更多村民們不必遠走他鄉,在家鄉就能實現更高的收入。
很多茶農、制茶師,沒有走出過茶山,沒有到過紐約,有些人甚至還沒喝過霸王茶姬,但他們同樣都結緣于這杯茶。
就像從諗禪師說的那樣,在這樣一場大茶會上,曾到的人,該吃茶去,未曾到的人,也吃茶去。
04
人是最大的杠桿
在霸王茶姬代表們敲響納斯達克上市鐘聲那一刻,有些資深投資者們可能會回想起1992 年 6 月 26 日,那天星巴克上市,公司在北美只有區區165 家門店。但它仍吸引了投資者關注,成為當時納斯達克最受關注的IPO之一。
因為星巴克復興了咖啡。
在星巴克創立之時,正是咖啡的低谷期,1961年美國曾達到人均日飲用咖啡3.1杯的高峰,從那以后,咖啡消費就開始走下坡路,這種頹勢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年輕一代更喜歡碳酸飲料,喝咖啡被視為上一代人的過時喜好。
這種情況像不像前些年中國的現制飲品乃至整個飲品市場?當時市場上多少茶飲,有飲無茶。
星巴克的創辦者們沒有研究過市場趨勢。他們的心里滿是向往:對優質咖啡的向往,對復興咖啡文化的向往,對用一杯咖啡鏈接每個人乃至社區的向往。
但僅用好的咖啡豆、重度烘焙等技巧,并不是星巴克得以脫穎而出的秘密。在《將心注入》一書中,舒爾茨寫道,“星巴克品牌的強大秘密:我們的伙伴以自己的個人感受來聯結與顧客之間的關系。”
是的,說到底,還是人,在一個品牌裂變式增長的背后,人是最大的杠桿。
從上市當天區區2.73 億美元的市值,星巴克成長到最高一度千億美元的市值,將原本行將就木的咖啡復興為全球影響力最大的飲品,靠的就是對咖啡有熱情的員工,以及給予員工尊重、福利以及歸屬感,以及善待供應商,這些努力都會轉化為對客戶的優質服務,最終體現在財報上,也映射到股價上。
咖啡可以,茶也可以,畢竟這個世界上,喝茶的人數比喝咖啡的還多,茶的歷史比咖啡也更悠久。所以,這家東方公司完全有機會去另寫一部“星巴克”的故事,這也是國際投資市場用腳投票的共識。
正如霸王茶姬創始人張俊杰在上市后的內部信中提到,“我們希望,無論在上海的寫字樓、迪拜的商場,還是悉尼的街角、巴黎的街頭、曼哈頓的辦公室里,CHAGEE都能成為‘人與人連接’的日常,在忙碌的生活中為大家帶來一刻寧靜與溫暖,讓世界的文化經由一杯‘茶’融為一體。”
其實,成功的消費品企業,和高科技企業一樣重要,不但是就業蓄水池,也是軟實力的象征。
更直接地說,能全球化的消費品公司,必然是善待員工,善待供應鏈的公司,有正向價值觀,因為投資于人,人們才有服務好客戶,客戶才品牌有認可度、忠誠度。
人才是增長飛輪真正的核心。在納斯達克敲鐘的一線員工代表、加盟商伙伴乃至未能到場的茶農們,他們就是霸王茶姬,這是他們的成就。
這一天,也是他們的新起點。
由于公號改版,為了您和最話的再次見面
請關注賬號,點亮星標
重新檢視超級投票權的重要性
誰教會了哈啰放貸“補血”?
滴滴重啟巴西外賣背后:沒有一個市場可以永遠沒有競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