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耀先說自己是為了避免追殺他的游擊隊遭受損失,這才帶著新娶的中統女特務林桃逃出渣滓洞,但是我們細看相關史料,就會發現鄭耀先出逃是一個絕大的錯誤:如果他不逃出渣滓洞,不但沒有性命之憂,而且毛人鳳的位置也可能是他的——如果“風箏”鄭耀先當了保密局局長,就沒有后來的克什米爾公主號被炸事件了。
據鄭耀先自己說,當時他被軍統(保密局)毛人鳳、中統(黨通局)田湖和山城地下黨游擊隊三方圍殺,這才不得已逃出渣滓洞并隱姓埋名,結果游擊隊并沒有因為鄭耀先的逃跑而減少損失,他們在特務的密集火力下,幾乎全部犧牲——鄭耀先逃出渣滓洞,實際點燃了三方混戰的導火索。
如果鄭耀先不逃出銅墻鐵壁的渣滓洞看守所,袁農就是再糊涂,也不會命令只有輕武器的游擊隊強攻,倒是田湖準備了幾門迫擊炮,準備對渣滓洞來一番地毯式轟炸。
渣滓洞之所以叫渣滓洞,得名于一個煤渣多好煤少的小煤窯,那是絕佳的防炮洞,別說是幾門迫擊炮,就是把正規軍的一五五榴彈炮拉上來,鄭耀先和徐百川也絕沒有性命之憂,更何況渣滓洞原有的防守兵力也不弱——如果能用一個營或一個連攻下來,重慶周圍的游擊隊早就匯聚起來把它端掉了。
渣滓洞關押了很多重要人物,國共雙方都很重視,即使毛人鳳和田湖公然聯手進攻,只要徐百川頂住個把小時,附近的駐軍就可能趕到,那時候田湖和毛人鳳就真成甕中之鱉了。
毛人鳳一向以“忍等狠”著稱,絕不會冒險與田湖聯手進攻屬于軍統的看守所,田湖要是真滅了鄭耀先和徐百川,毛人鳳絕對會讓軍統行動處將田湖滅口,而擊殺田湖的最佳人選,就是鄭耀先的“徒弟”宮庶:只要告訴宮庶說是田湖殺了鄭耀先,宮庶就絕不會讓田湖看到第二天的太陽。
只要鄭耀先躲在渣滓洞看守所,地下黨游擊隊就不會采取任何行動,也就是相對安全的,而田湖那十幾個人馬三五門跑,只能給渣滓洞撓癢癢,其結果必然是老蔣雷霆震怒,第一個吃不了兜著走的是葉秀峰,第二個就是毛人鳳。
沈醉吹牛說他跟毛人鳳聯手把鄭介民擠出了保密局,實際上鄭介民不是被免職而是升官了,照樣管著保密局:軍統改名后全稱“國防部保密局”,跟“國防部二廳”是平級的特務、情報部門,而鄭介民是“國防部次長”,他雖然不兼軍統(保密)局局長,但依然管著保密局局長毛人鳳和二廳廳長侯騰。
當年蔣家王朝的特務分為三大塊,那就是軍統(保密局)、中統(黨通局)、“國防部二廳”,三個特務機構各有側重,職責范圍也有重合,解放后的反特工作,主要就是抓這三個特務機構的潛伏者。
鄭介民子耀全,跟鄭耀先是“族譜上的兄弟”,也是鄭耀先最大的靠山,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鄭介民對鄭耀先只有器重而沒有懷疑,后來還向老蔣建議,讓鄭耀先指揮潛伏在大陸的全部潛伏特務——老蔣已經批準了鄭介民的建議,如果鄭耀先不公開自己的“風箏”身份,將會發揮多么巨大的作用?
鄭耀先是鄭介民極力拉攏的對象,作為軍統早期行動特務,鄭耀先的“能干”,在老蔣那里也是掛了號的。
如果鄭耀先不逃離渣滓洞,即使電話線被掐斷,他也可以用電報直接向“國防部次長”告急:關押重要人犯的渣滓洞受到襲擊,幕后指使者極有可能是毛人鳳和田湖!
收到這樣的電報,鄭介民肯定會急得頭頂冒火,也可能心里樂開花:此事報告“委座”,我的兩個老對頭,一個都跑不掉!
可惜鄭耀先并沒有向鄭介民求救,甚至也沒有跟宮庶、趙簡之、宋孝安會合并揭穿事情的真相,他這一舉動,無疑是“保護”了毛人鳳,也把“炮轟渣滓洞”的影響完全消除了。
對鄭耀先這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一走了之,筆者一直不能理解:軍統行動隊都掌握在宮庶手里,這個嫡傳弟子,還不能護他周全嗎?只要給鄭耀先爭取到一天時間,就夠鄭耀先“告御狀”了。
當年老蔣故意分設中統和軍統兩大特務機構,就是怕一家獨大、尾大不掉,他樂見兩家爭斗,卻絕不希望這兩家沆瀣一氣,毛人鳳和田湖不但犯了各自的“家法”,也觸碰了老蔣的逆鱗。
老蔣雖然不是很聰明,但也絕對沒有糊涂到又癡又聾,而且還是一個極為高明和陰險的政客,連李宗仁白崇禧閻錫山都不是他的對手,只要掌握的信息足夠多,又豈能分析不出軍統和中統穿了一條褲子?
發現自己上當受騙的老蔣,肯定會剝了毛人鳳和葉秀峰的褲子和上衣,把他們都發配到臺灣去砍甘蔗。
毛人鳳垮臺,鄭耀先能不能坐上保密局頭把交椅,那得等一段時間才又答案:當時鄭耀先只是個上校,軍統局當時還有一些中將和少將,一時半會兒還輪不到徐百川或鄭耀先來當局長——軍統局是有中將的,這一點筆者多次寫過,這里就不再贅述。
鄭耀先雖然需要熬一段時間資歷,但當局長也絕不是沒有可能。如果他這個潛伏的“風箏”坐上了保密局頭把交椅,那老蔣鬧的笑話可就大了。
跟鄭介民、毛人鳳相比,鄭耀先并不算老,我們結合鄭耀先對著宮庶大唱“黃埔校歌”一事,也能分析出鄭耀先是黃埔出身,他當局長的可能性,比總務處少將處長沈醉當局長的可能性還大——沈醉不但沒有上過黃埔軍校,連中學都沒畢業。
鄭介民是黃埔二期,毛人鳳是黃埔四期,戴笠和唐縱都是黃埔六期,老蔣當年最相信的就是自己的“學生”,如果鄭耀先也是黃埔生,那么老蔣對鄭耀先“情有獨鐘”也就可以理解了。
鄭耀先想一走了之,卻沒想到“走”了之后麻煩更大:不但讓游擊隊幾乎全軍覆沒,也讓毛人鳳田湖相互勾結以及炮打渣滓洞之事不了了之。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鄭耀先也算聰明人,據說他“能把人算計到骨頭里”,但是在逃出渣滓洞這件事上,他卻可能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
鄭耀先的執著是值得尊重的,他最后“抓到”的韓冰是不是影子,卻值得懷疑:當時主動暴露地位更高、獲取情報更容易的江萬朝而掩護職務較低、需要從袁農皮包里偷文件的韓冰,幾乎是不可能的——只有丟卒保車,哪有丟車保卒的?
是不是還有隱藏更深的影子被江萬朝、韓冰的“暴露”而潛伏下來,這個問題不好回答,那么您對鄭耀先逃出渣滓洞一事,又會作何評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