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關稅戰白熱化,特朗普和馬斯克的分歧也越來越明面化。
不久前美媒爆料稱,馬斯克將前往五角大樓,聽取“對華作戰簡報會”,當時特朗普還親自辟謠這是“假消息”。然而最新消息顯示,特朗普并不像傳言的那么淡定,不僅大發雷霆,還說了臟話,說馬斯克“到底要去那干什么”,并親自下令取消這場涉華簡報會,調查到底是誰走漏了消息。
而在最近一次的白宮內閣會議上,特朗普當著媒體和內閣官員的面,直言不諱地表示,“我不需要馬斯克幫我做任何事,他能坐在這里,只是因為我碰巧喜歡他。”
曾經的最佳拍檔生了嫌隙
客觀上講,作為一名無政府職務的商人,五角大樓的軍事機密確實不是馬斯克能涉及的,所以當消息曝光后,特朗普大怒并及時處理也能理解,但關鍵在于,無論是美媒曝光內容,還是特朗普自身說辭,都指向一個事實——在特朗普眼中,馬斯克已經從“頭號盟友”變為“潛在風險源”。
這也暴露出馬斯克在美國政府的尷尬處境。
2024年美國大選中,馬斯克向特朗普陣營豪擲2.59億美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總統競選贊助人之一。憑借這筆“鈔能力”,他迅速躋身特朗普核心圈,并被任命為“政府效率部”負責人,通過審查支出和裁撤官員,為聯邦政府節省開支。這些都是特朗普所樂見的,但隨著關稅戰啟動,二人的分歧越來越大。
作為SpaceX和特斯拉CEO,馬斯克既承接美軍衛星發射合同,又依賴中國市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貢獻全球40%產能;SpaceX衛星互聯網項目也在尋求中國市場準入。然而特朗普一意孤行對全世界發起關稅戰,并將所有火力對準中國,使得馬斯克的利益嚴重受損。
美國貿易顧問納瓦羅
據悉,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生效后,馬斯克曾極力勸阻,但無果,而后馬斯克將矛頭對準特朗普的貿易顧問納瓦羅,稱他是個“白癡”“比一袋磚頭還蠢”。看似是在指責納瓦羅,實則是罵給背后的特朗普聽。
歸根究底,馬斯克只是一名商人不是政客,他最看重的還是利益,雖然此前因為共同的利益走到一起,但當個人利益受損時,矛盾必然爆發。
這種情況也適用于特朗普。當初在馬斯克“鈔能力”的加持下,特朗普一騎絕塵力壓哈里斯,問鼎白宮寶座。但隨著馬斯克的手越伸越長,管的越來越多,特朗普越來越不耐煩了。最重要的是,馬斯克還被貼上了“親華”的標簽。
很久以前,馬斯克就多次突破美國的“政治正確”,他公開承認“有點親華”,稱贊“中國人民真的很棒”,并強調中國在人工智能監管和國際合作中的重要性。在臺海問題上,馬斯克更直言臺灣地區是中國領土無法分割的一部分,統一是必然結局。這些言論在共和黨內部引發爭議。
特斯拉上海工廠
另外,去年年底為了避免政府關門,美國眾議院曾提出一個撥款法案,但馬斯克卻強烈反對,最后把原本存在的多項涉華條款刪除,雖然國會最終通過,但馬斯克卻被指控“為維護在華利益出賣美國國家安全”。
在“聽取對華作戰簡報”一事中,特朗普也特別強調此事,“馬斯克在中國有生意,他可能會受影響。”這些表明,鑒于馬斯克身份的復雜性,特朗普意識到必須要和他“切割”。
從目前來看,這場信任危機的影響或將超越個人層面。對中美關系而言,在關稅戰白熱化的當下,馬斯克的失勢可能削弱兩國經貿“緩沖帶”。此前他多次呼吁特朗普停手,特斯拉上海工廠更是中美合作的象征。而特朗普為撇清“對華軟弱”嫌疑,可能在科技制裁等領域加大力度,進一步激化矛盾。
特朗普逐步和馬斯克“切割”
對馬斯克而言,政治光環的消退將沖擊其商業版圖。SpaceX的軍方訂單可能受限,特斯拉在華業務也可能被美國國會盯上。民主黨已啟動對其“利用影響力干預立法”的調查。曾經的“紅頂商人”,正面臨“兩頭不討好”的困境。
馬斯克的遭遇印證了一個鐵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當他帶著改造美國的野心踏入政壇時,低估了政治斗爭的殘酷性。被貼上“親華”標簽,既是其務實商業策略的結果,也折射出美國社會對華認知的撕裂。這場風波或許只是開始,鳥盡弓藏可能才是他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