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中國戰略加速推進的背景下,一場由通信企業、數字科技企業與農業創新平臺共同發起的智慧農業革命正在上海鄉村悄然上演。4月17日,上海移動松江分公司、上技所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與土是寶(上海)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技術+場景”雙輪驅動模式,打造中國智慧農業新標桿。
據介紹,此次合作的三方將共同構建國內首個“5G+數字孿生+智能農機+智慧決策”全鏈路智慧農業平臺,落地三大智慧農業場景,從而開啟農業農村數據驅動創新新紀元,推動傳統農業向“云端種地、數據施肥”的智能化時代跨越。某種意義上,這次嘗試還可以打造鄉村振興的“上海樣板”,進而為全國各地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三大場景落地 重塑農業生產范式
在上海市郊的松江區,在萬畝良田示范區內,無人機航測與地面傳感器組成的立體監測網絡,可以將每一寸土地轉化為數字模型,進而通過農業數據全生命周期的“采-存-管-用”體系,使得土壤、空氣、水質等基礎信息被全面覆蓋。同時,田塊、道路、泵房等靜態設施也被數字化還原,形成對田間作業數據的動態跟蹤。配套建設的數據控制系統,也集成了資源采集、農機導航、通信提速、空間管理四大功能模塊,目前已實現對新浜鎮全域50%面積稻田的數字化覆蓋。
數字農業數據驅動平臺
如果說依靠數字孿生技術:沉默的稻田正在學會“說話”。那么,此次三方合作打造的另兩大智慧農業場景之一,也同樣別具魅力。
除了農田,農機裝備也在迎接數字化變革。這個跨領域創新平臺還在上海建成了華東首個無人機農業應用場景實訓基地,培養了160余名取得國家主管部門頒發的無人機飛行執照的農民“飛手”。基于這樣一個體系,“土是寶”公司構建了無人機植保服務團隊,常年服務面積超4萬畝次,覆蓋上海市郊的松江、青浦、金山,以及江浙兩省部分區域。有了這些“數字農匠”的助力,多架植保無人機就可以同時開展厘米級的精準作業,平均下來,每人每天的作業面積可達傳統人工的80倍。
此外,構筑在農業生產數智化轉型基礎上的“合作社+農戶”模式,也實現了全流程優化。數據驅動的精準感知與智能決策系統,讓農業生產效率顯著提升,同時也推動全流程標準化,為消費者提供“可預訂、可追溯、可遠程”的透明化消費體驗,確保從田間到餐桌的品質保障。借助蟲害預警、精準灌溉等數字化技術,農藥化肥實現減量,推動了可持續的綠色農業。
行業視角:數字農業進入場景深耕期
借助數字農業,培育高品質農產品
不難看出,通過通信企業、數字科技企業、農業創新平臺的多方合作,一場由數字技術賦能的農業革命正式拉開帷幕,有望徹底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耕模式。特別是通過不斷拓展農業數據的應用邊界,推動農業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注入強勁的科技力量。
對于今后的合作,松江移動總經理王震寄予厚望。他表示,這是通信技術與農業、數據科技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下一步,松江移動將充分發揮5G網絡和數據處理優勢,為農業數字化轉型提供高效通信支持,實現農田傳感器、無人機監測等設備的實時數據交互,優化數據處理效率,助力農業數字化轉型。
上技數科總經理徐彥堯則強調,上技數科專注于科創領域數字化轉型及數據賦能,憑借其在數據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為農業數據價值的釋放提供強大動力。未來,上技數科將與各方緊密合作,探索更多產業數字化應用場景,以“技術+場景”的雙輪驅動,助力產業實現系統性變革與可持續發展。
“未來,年輕的新農人只需輕點屏幕,就能在數字孿生的田野上精準耕種,真正實現‘足不出戶知農事,方寸屏幕耕萬頃’的現代農耕革命。”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土是寶總經理何楊陽對于農業的傳承深感責任重大。他表示,通過與松江移動及上技數科的合作,他們將全面提速農業領域的技術創新與場景落地進程,攜手各合作伙伴共同開創農業數字化發展新局面,使農業生產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