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釣魚臺國賓館是1959年十月正式投入使用的。1959年正好是咱們建國十周年的時候,這一年搞了一次十周年大慶典,邀請了很多兄弟陣營國家的外賓來捧場。
為了讓外賓們有個落腳的地,就在北京周邊尋摸了幾次可以修建國賓館的地方。轉了一圈發現,那釣魚臺古遺址是最好的地方。一來古遺址的自然環境很好;二來不需要再花費太多的精力和財力去打造綠化。
在這處古遺址地方修建國賓館,不僅可以大大的縮短工期,還能節省下來不少的費用。
這釣魚臺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金章宗時期(公元1115年),金章宗在此處打造了一個臺子,作為自己休閑娛樂的去處。因為他經常在這里釣魚,故而得名“釣魚臺”,1959年修建的國賓館也因為地名,得名“釣魚臺國賓館”。
如今,我們現在看到釣魚臺園區里面的那些古遺址,大多都是清乾隆時期留下來的。
比如:下圖的“養源齋”,那牌匾上的“養源齋”三個字,是乾隆親筆寫下來的,盡管經歷了上百年的歷史洗滌,也還是保留了下來。
養源齋里面有不少的參天大樹,樹齡也都是超過了百年,當年修建國賓館的時候,特意保留了下來。
我們現在看到的養源齋,經過了重新的修繕和設計。整個養源齋由一個大的會客廳和一個大的宴會廳組成?;旧鲜潜A袅嗽瓉淼奈兜?,走進去,古色古香的味道就撲面而來。
下圖是養源齋宴會廳里面的內景圖。
下圖是“同樂園”,這同樂園有點像是曹雪芹筆下《紅樓夢》里面賈家宅子的味道。古代大富大貴之家的宅子,大體上都是這樣的設計吧。
下圖是同樂園內部夜晚的景色照。
晚上的同樂園,那現代化的宮燈讓人恍惚間,似乎有一種穿越的味道,一步走在古代,一步又挪到了當下。也就只有在歷史悠久的國度,才能感受到這種古今時空交錯的美妙了。
那么,問題來了,怎樣的外賓才有資格被咱們邀請到這里吃上一頓飯呢?
咱們古語說得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只有朋友才能有資格被邀請來這里面吃上一頓便飯。那么,誰才能稱得上是朋友呢?
之前,金日成和胡志明就被邀請到這里面吃個飯,那時候,大家都是一個陣營的兄弟國家。
現在,國賓館園區里面的這些古建筑,不知道有沒有對外開放,我查詢過資料,沒有找到答案。天南海北的讀者是萬能的,如果有讀者知道,還希望在評論區解疑答惑,不勝感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