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商業思考的三個階段,從擺攤賣煎餅到公司干上市都通用。
前幾天早上在重慶吃煎餅,發現老板娘總是把第一勺面糊摔在鐵板邊緣,我就很奇怪,觀察了半天。
原來是老板娘見到熟客,就開始做前置動作了:鐵鍋邊緣溫度低,客人走到攤前剛好把面糊推到中心,這時候還來得及加各種配菜,方便客戶定制。
PART 01
了解目的
去年健身房倒閉潮有個詭異現象:關門的都是器械區锃亮的網紅店,活下來的反而是燈光昏暗的老派館。
區別在于前者把裝修當目的,后者知道“用戶買的是教練的巴掌”。
比如微商開會講逆襲故事,不是為了讓你哭,更不是人家熱愛演講,而是一對多批量搞成交。這個階段最怕兩個行為:
戰術勤奮(我有個代理商說根本模仿不了我的朋友圈,就做早餐這個事都搞不定,每天要一小時)
戰略懶惰(看我朋友圈從不賣貨,然后自己也不發廣告了)
前者是時間錯誤——他應該模仿早期的我,而不是階段性勝利后的我;后者是內核錯誤——他只看到我朋友圈不賣貨,但沒看到我社群使勁賣,只模仿了一部分,結果給自己搞死了。
總之,觀察一件事一定要往深了想:“為什么?目的是什么?我們看到的是否全面?”這是商業思考的第一級。
PART 02
掌握原理
為什么售樓處永遠播放成交鐘聲?這是在用聽覺錨點制造從眾效應。
為什么會議銷售效果好于一對一?因為人有羊群效應。
新車為什么總有特殊氣味和薄膜?這是車企在打造味釘+視覺錘。
面包店為什么門口香氣撲鼻?要用氣味激活你的味蕾產生購買欲。
光是知道目的還不行,必須掌握背后的原理。只有掌握原理,才能用好這些行為實現商業目的。
PART 03
行為遷移
當知道了這些原理,就可以“復制”這些行為拿到結果了:
掌握了羊群效應,別家奶茶店雇人排隊兩公里,你可以做網頁刷好評——行為不同,本質相同。
看到雷軍的"Are you OK?"全網爆梗,你也去說這句嗎?沒用。拆解邏輯,來個"科比姓科名比"又能火——想成功得靠"抄",但抄的是原理而非行為。
掌控各行業通用的原理,就能無往不利持續打劫。
PART 04
說在最后
站在重慶清晨的煎餅攤前,看著老板娘行云流水的動作,突然明白商業世界的底層密碼從未改變。
從健身房倒閉潮到售樓處的成交鐘聲,從面包店的香氣陷阱到雷軍的爆梗營銷,所有現象級商業動作都暗合著三層進化論:先破譯真實目的,再掌握行為原理,最終完成跨行業打劫。
那些在抖音模仿科比梗的賬號,在朋友圈復制大V的代理,在直播間照搬話術的主播,往往死就死在錯把表象當真理。
真正的商業高手,模仿的從來不是動作,而是動作背后的人性算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