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春雨
吹掉了前幾天大風過境留下的灰塵
在充滿清新泥土和鮮嫩植物的氣息里出門
太陽照在洗刷干凈的葉子上油亮亮的
這是個明亮的日子
我又去爬山了,這次去單刷北京最挑戰的徒步路線——三峰大環線,全程22km,爬升1700m。
我喜歡自然存在的東西,清新和熱騰空氣混合的味道,泥土和木屑混合的味道。
上山聽后搖
下坡土路聽psytrance
下坡臺階路聽acid
在音樂的節奏里放空大腦
突然想到一個很大的議題:人生的意義
去年11月份我去了云南,爬上屋頂抬頭曬著太陽,看著眼前的蒼山,享受著和朋友們的交互,那時候我認為我目前的人生意義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結。這讓我能感受到歸屬感、存在感、幸福感。
但是當我發現任何人之間的關系并不一定是穩固的,而且也會因懷疑自己打斷了連接而失去所有的意義。現在我認為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活著,在于體驗活著所經歷的所有,我依然很享受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但那對我來說是一種禮物,是一種獎賞。
周末到貨了新買的書《悉達多》,因為對佛學知識很感興趣,這本書我很快就看完了,看的過程中哭了三、四次,如果用詞語來形容那種觸動,我想應該是:平靜、無常、輪回、苦難、共情、愛。
一本書帶給人的觸動也是千人千面的,每個人在自己場景下得到的體悟都不同,對我來說我感受到的和爬山中思考到的是相同的:世人真苦啊,但這是必經的體驗,生命的意義就在于活著,在于體驗活著所經歷的所有,加油吧,我們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書中的悉達多,從最開始超然的冷漠,本以為是一種思想者的高級境界,到后來經歷了很多事,有過積極有過低谷,而最終他傳達出的是平靜與愛。
這讓我想到了前幾天看王大衛的一篇博客,談論“覺醒”與“覺悟”之差別,我想就如同悉達多一樣,他的“覺醒”是對知識和智慧的渴望,“覺悟”是發現知識并不在外求,自己就是智慧本身。“醒”是覺察后的行動,“悟”是思考后的落地。
原文地址:
https://weibo.com/1807719264/Pn4cBAXwW
王大衛這篇博客其實是想說一種社會現象,人們過于強調自我感受,而把自己包裹在銅墻鐵壁里,甚至舉起長矛攻擊所有可能存在危險的靠近——這是我理解他想說的“覺醒”。而“覺悟”是你允許一切靠近,哪怕是可能存在危險的,你去傾聽他到底想要什么,或許他也只是個苦命人,拿起小刀保護自己只為了祈求你的一點粥粒。但只有你不怕他的靠近,不擔心他可能會傷害到你,因為你在乎的事是更內核更深層的東西,他沒有那么容易傷害到你,或許你就會更勇敢一點允許他的靠近。且你不怕他的索取,因為你自身富足,施舍一些也無妨,或許你就會更慈悲一點允許他的索取。
同樣是去年11月在大理參加了一個藝術展,讓參觀者寫下自己的人生詞語,我寫的是“思考”。想到之前我寫愛情那一篇里提到過關于“理想人格”、“現實人格”、“底層人格”,最近我發現我思考的太多,“理想人格”生長過快,而未經由事,我不知道“現實人格”有沒有跟得上,我也不知道“底層人格”有沒有生長。要不怎么說“知”與“行”要同時發生呢,知是思考,在行上檢驗,追求知行合一。
所以我在計劃五一出行了,嘻嘻嘻嘻
期待跟大家的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