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要作物豐產增效科技創新工程”重點專項——“棉花大面積機械化豐產優質關鍵技術與集成示范”項目在自治區農科院啟動實施。該院將攜手全國棉花領域科研優勢單位,為機采棉量身定制優質高產栽培技術體系,提升棉花大面積機械化生產水平。
近年來,新疆棉花生產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棉花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7%以上。但機械化的快速發展也引起了農藝農機融合度不足等新問題,影響了產量和品質協同提高,成為制約棉花生產新的技術瓶頸。
“該項目正是為突破這一瓶頸而設立。”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獻龍介紹,項目直擊新疆棉花大面積機械化生產的核心痛點,通過整合抗逆高產新品種篩選、綠色優質輕簡栽培、精準肥水管理、農藝農機信息深度融合等核心技術,創新性實現“品種—環境—栽培調控”的有機協同,為棉花產業提質增效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據介紹,該項目將鑒選適宜機采、優質高產棉花品種10—15個,建立適于棉花綠色輕簡化智能化生產等關鍵技術8—10項,集成綠色輕簡高效生產技術體系7—9套。千畝示范區預期實現棉花產量提高10%—15%、核心品質指標提高5%以上。
“技術體系示范推廣100萬畝以上,輻射帶動2000萬畝棉花實現豐產增效。”自治區農科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阿里甫·艾爾西介紹,將聯合塔里木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單位,組成跨學科研究團隊,深化資源共享,推動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鏈,通過優勢互補、技術互鑒,共同破解項目“卡脖子”難題。(劉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